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夏微 上海報道)比之波音的窘境,中國民機製造業或將在當前關稅戰背景下迎來一輪快速發展期。在北京交通大學民航運輸系主任、教授李艷華看來,國產民機的發展利好有兩個層面,首先是當前的大背景下,對加快中國民機關鍵部件的自主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雖然關稅戰愈演愈烈對中國航司的機隊更新、成本優化等方面也將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不過,「這同時也是推進中國航司多採用中國民機,包括C909、C919、新舟60等在內的一個契機。」
民航領域專家林智傑也指出,當前境況是「國產飛機迅速提升中國市場份額的好機會。」國內航空企業資深工程師黃河亦表示,「國產大飛機或將因此收穫更多訂單,從而加速國產大飛機生產和研發,包括C919的改進和C929的研發等,對中國的飛機製造業來說,未來會越來越好。」
中航證券軍工行業首席分析師張超曾對中美關稅進行過測算,結果顯示,在中國對美國商品加徵34%關稅後,波音飛機的綜合稅率升穿39%,單機採購成本增加約32.5%。隨着中美關稅對弈的升級,本質上看,採購波音飛機已無性價比。與之對應的是,國產大飛機C919在國際市場顯現出一定的議價能力。
中國商飛亦加速生產國產大飛機C919,C919今年產能從原訂的50架提升至每年75架,2026年產能為100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