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傳出麥當勞連鎖快餐店疑似職場欺凌的事件。網上昨日流傳一條20多秒的無聲影片,顯示一名身穿麥當勞黑色制服的男職員疑在斥責女同事,甚至三兩度向對方吐口水,嚇得女同事低頭及側面閃避,神情非常驚慌。片段曝光後,旋即引發輿論譴責。麥當勞回應表示關注事件,已即時聯絡相關員工並進行內部調查,嚴肅處理。法律界人士指出,吐口水行為或構成襲擊罪。有人力資源顧問指出,香港普遍存在職場欺凌情況,主要以言語攻擊為主,強調遇到不合理對待切勿啞忍,以免矛盾長期累積,最終爆煲不可收拾。●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王僖
根據網上流傳片段顯示,現場為一間麥當勞分店,一名穿黑色制服的男職員在清理桌上殘留食物時,突然轉身走近一名站在牆角的女職員面前疑似訓斥,女職員則疑似不服與對方爭論,惟因影片無聲音而未知對話內容。
網民:完全不能接受
影片所見,男職員未幾即激動,疑似連續兩次向該女職員吐口水。女職員被嚇得即時低頭及側面閃避,惟男職員未有停止,再次對準女職員面部吐出一大啖口水,並且伸手不斷指責對方。女職員被吐大啖口水後,不斷低頭撥走頭髮上的口水。此時,另一名女職員上前按牆身開關掣,同時伸手拉着被吐口水女職員手臂疑欲帶她離開,影片至此結束。
事件曝光後,大批網民批評該名男職員涉嫌職場欺凌,直指「好過分」、「完全不能接受」。另有網民標籤麥當勞的官方社交賬戶,促請嚴厲處理事件,「希望麥當勞高層立即報警處理以及嚴厲處分」、「無人想自己個女去返工俾人侮辱」。
麥當勞發言人表示,關注到相關的網上討論,得悉事件後已即時聯絡有關員工並進行內部調查;將嚴肅處理個案及加強紀律培訓,以確保員工享有安心的工作環境,重申對任何欺凌事件一直採取零容忍態度。
港常見職場欺凌多屬言語攻擊
資深人力資源顧問周綺萍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直言,影片中男職員多次以口水吐向同事,超越一般職場欺凌的範圍,已經構成身體襲擊,「如此嚴重的職場欺凌很少見,公司絕不應允許這種行為,要對當事人重罰。」
她指出,香港常見的職場欺凌,主要以言語攻擊為主,但是否構成職場欺凌,需要小心辨別及合理應對。她形容「香港職場壓力大,下屬做錯事時,被脾氣較暴躁的上司斥罵很普遍」。
周綺萍解釋,職場欺凌泛指在工作場所中,個人或團體對同事或下屬,進行不合理的行為,包含言語、非言語詆毀,對同事進行心理甚至身體上的虐待或羞辱。她提醒,當被上司斥責時,須小心分辨是否被欺凌,或者是對方用錯方式「教訓」下屬,兩者的關鍵在於是否無差別?「例如上司對自己和其他同事存有長期的區別對待,即是同類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會被特別嚴厲的斥責,其他同事犯錯就無咁嚴厲斥責,這可能是欺凌。」
同時,她建議懷疑被欺凌時,可進一步自我檢討,「是否自己過敏或存有偏見?有無得改善?檢討完都覺得係對方問題時,都要先等雙方冷靜下來,當大家都氣上心頭時切勿出言頂撞,必須等大家心情平復時作理性交流,要求對方停止任何人身攻擊、侮辱及針對性行為,表明自己底線,通常就會引起對方注意,中止欺凌行為。」如果對方仍無改善,便需要向對方的上級或人事部門反映遭受職場欺凌,要求公司介入處理。
專家:網上「公審」無助消除矛盾
她指出,將被欺凌視頻放網上「公審」是錯誤的處理方式,因為除了無助消除矛盾外,同時會令公司形象受損;「公司迫於壓力當然會處理當事人,但被欺凌的同事亦有可能被僱主標籤為『麻煩人』。」員工亦不應與直屬上司正面衝突,因為公司多數會首先處罰該名下屬,「令本來是被欺凌的下屬,因選擇錯誤應對方式反而受罰。而且公開衝突無助消除矛盾及解決問題,反而影響今後的工作合作關係。」
如何區分及應對職場欺凌
四類職場欺凌模式
●濫用權力不對等關係
●被孤立排擠
●工作量不合理
●人身攻擊摧毀對方自尊,引發精神壓力
區分是否職場欺凌
●存在言語上的人身侮辱、攻擊
●與其他同事區別對待
●構成長期、習慣性的精神虐待
正確應對職場欺凌 ✓
●等雙方冷靜下來時,理性交流,要求終止人身攻擊
●與對方設定底線
●收集對方不當行為的紀錄
●若對方仍無改善,應向對方上級或人事部門反映遭受職場欺凌,要求對方改善
應對職場欺凌的錯誤方法 ×
●與對方正面衝突:只會加深矛盾,反而受到公司處罰,以及難以維持今後合作關係
●一直啞忍:會令矛盾累積,令對方更加習慣性欺凌。一旦忍無可忍爆發,會導致更嚴重後果
●放上網「公審」:無助解決問題,可能會承擔法律責任,損害公司形象,甚至被公司標籤為「麻煩人」
資料來源:資深人力資源顧問周綺萍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