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森

香港教育當局讓有「特殊教育需要」(簡稱SEN)的學生到一般中小學就讀,我猜想都是基於良好的意願,但執行起來很難一帆風順。

「肢體傷殘」該算是最易辦事的了,有中國內地中學收了行動不便的學生,結果同班的男同學每天輪流背他走幾層樓的樓梯到教室。互聯網上又流傳一段閉路電視,地震發生時,有學生立馬背起行動不便的同學逃亡。這類好人好事,屬於大部分學校都有條件滿足的。可以預期這類「共融教育」會成就同學間終生的友誼。

別的就不一樣了,一班幾十個學生,有一個看得不明、有一個聽得不清,已經要影響到正常授課。自閉症或過度活躍的學生容易情緒失控,前線教師接受過多少特殊教育的培訓?經常會給弄得焦頭爛額,有超過十年教學經驗的年輕女教師談親身體驗,一回學生情緒失控大叫大嚷,讓她見識到怎樣是「狼嚎」。事出突然,大多數年輕女教師都會給嚇破膽。

有「經驗」的學校會在類似學生失控而至於動武之前疏導其情緒,就不必過多報警求助。非專業人員自有「土法」應對,其中一招是另外派教職員陪同自閉症學生離開教室,到別的房間「自修」,那就不會影響到同學的學習。我們必須理解學校要對學生的學習進度負責,當自閉症學生無法安靜上課時,為了其他同學的學習需要,無可避免暫時要「共融教育」的良好夢想稍為讓路。

翻查「剪報」(現在是報紙電子化的時代,剪的是電子訊息),好幾年前就曾有精神科H醫生(為免打擾其日常工作,就不重複其高姓大名了)指出,這樣的「隔離政策」如同要自閉學童停學。勉強共融,如同迫人自殺。這真是不幸言中了。

H醫生言者諄諄,當局卻似聽者藐藐。

最近這幾年,自閉症學生在普通學校「高處墮下」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類似的不幸事件的因由,說不得只能算到「共融教育」這崇高、偉大的理想頭上去。一般編制的中小學必然沒有裝備到足夠的人力資源,去給類似的病童提供必須的「情緒價值」。

不自量力的善意,很不幸地往往可能造成原本可以避免的罪過。潘某人身為一個局外人,忍不住又要來一回「狗拿耗子」——多管閒事。我不想一而再、再而三聽到有人說,青少年自殺許多時在事前是無跡可尋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