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章蘿蘭)預計今輪將會回流的中概股中,安永大中華區財務會計諮詢服務主管合夥人劉國華判斷,一些從事互聯網與科技、新能源與電動車、零售與消費行業的公司,若成功回流至香港,其在港股市場的表現料不輸美股。互聯網和科技行業由於其高成長性和市場關注度,更容易吸引投資者,內地不少互聯網龍頭企業均在美國上市,而已實現美國、香港兩地上市的一些互聯網企業,在港股市場表現良好,其在港股的交易活躍度和估值水平與美股相當。港交所擬推出的「科企專線」,亦將便利有關企業的上市申請準備工作,讓申請過程更暢順。

至於新能源和電動車行業,都具有較高的市場潛力和政策支持。部分中概股或相關行業企業在香港市場上市,特別是進入港股通的企業,獲得內地資金的支持,進一步提升其市場表現。而零售和消費行業在香港市場一向活躍,尤其是去年以來,在港股IPO市場表現突出,今年首季港股消費股表現不俗。目前政府出台一系列促消費政策,如「人工智能+消費」融合政策,推動智能家居、新零售等領域的創新場景落地,更進一步催化板塊估值提升。

中型中概股企業處快速成長期

從市值規模看,劉國華預計,其實無論是大型市值企業、中型市值企業,還是中小市值企業,都有可能在港股市場獲得投資者青睞。通常市值在百億美元以上的大型中概股企業,它們一般是行業龍頭,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這些企業在美股市場已經積累較高的知名度和投資者基礎,回到港股後,憑借其在行業中的領先地位和穩定業績表現,容易獲得港股市場投資者的認可。

市值在10億至100億美元之間的中型中概股企業中,有部分企業在各自的行業中具有一定的特色和競爭優勢,處於快速成長期,具有較高的增長潛力。在劉國華看來,如果它們能夠抓住港股市場的發展機遇,合理利用香港的金融資源和市場優勢,就有望在港股市場實現估值的提升和業務的快速發展,特別是一些具有創新技術的科技企業、特色金融服務企業等,它們在美股市場可能由於規模較小等原因,未受到足夠關注,但在港股市場可能會成為稀缺標的,受到投資者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