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帥誠、李紫妍 廣州報道)近期美國肆意揮動關稅「大棒」,中國外貿企業如何應對倍受關注。連日來,香港文匯報記者在第137屆廣交會現場走訪了解到,面對國際貿易壁壘疊加地緣博弈的不確定性,不少外貿企業展現出積極應對、靈活應變的「突圍智慧」:從「押注單一市場」轉向「多點開花」布局,借力RCEP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深化產業鏈合作,通過柔性供應鏈調整、產品定製化升級等策略化解關稅風險。「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已成為不少外貿企業的共識,中國企業在外部壓力之下獨有的堅韌和篤定顯得愈加可貴。
談及目前國際形勢動盪對外貿業務的傳導影響,漳州燦坤實業有限公司產品經理王女士表示,在這方面公司的經營策略具有一定前瞻性,在市場化多元布局上能夠做到未雨綢繆、搶佔先機。早在2011年3月,他們就開始在印尼設立海外工廠,經過十幾年的經營,該廠在當地已有生產線17條,員工超過800人,並涵蓋了注塑、電木、噴漆、衝壓、壓鑄、塗層設備及質量實驗室,在當地形成了完善的咖啡機產業鏈。這一舉措在豐富產品線的同時,也增強了公司的抗風險能力。
開拓多元化市場 關稅影響化於無形
「我們肯定不想所有東西放在一個籃子裏,少了美國市場對我們是有影響,但也不是致命的。」專做冰箱、製冷機等電器的佛山奧達信電器有限公司負責人梁先生表示,其原本的美國業務佔比約20%,受關稅政策影響目前基本全部暫停,但由於他們事先進行了多元化市場布局,對南美、東南亞、歐洲市場都有開發,其中俄羅斯和巴西市場都取得了不錯的增長,目前希望在此基礎上開拓更多客戶資源。廣交會之後馬上就有大批客戶要來拜訪考察,梁先生說,目前美國的政策不確定性很高,「作為企業我們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未來我們會把更多精力放在東盟、中東、非洲、歐洲等其他市場。」
作為一家參展超過80次的廣交會「老兵」,廣州輕工集團虎頭公司則依靠優化傳統產品、研發全新品類「兩條腿走路」,在維持歐美市場銷量穩定的同時,牢牢把握了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快速崛起的機遇。廣州輕工集團虎頭公司海外市場經理何子祺介紹,公司擁有「555」「虎頭」等著名商標,目前產品已銷往非洲、中東、美洲、歐洲及東南亞等9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銷售乾電池超60億隻,外貿額超4億美元,出口量在中國乾電池行業名列前茅。
提供定製化產品 瞄準新興市場痛點
香港文匯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能夠靈活應變,根據不同地區客戶需求提供定製化產品,是這些外貿企業成功拓展新興市場並在當地立足扎根的重要原因。在了解到非洲等地供電不穩定的情況之後,虎頭公司就適時推出了家用儲能模型機,實現在有供電時儲電、無供電時穩定輸出電力的效果,精準解決了中東和非洲市場的痛點。
HAVIT海威特的品牌負責人也表示,他們根據不同市場的需求進行了針對性的產品調整:針對東南亞市場消費者的需求,他們推出了具有高性價比且比較耐用的音頻產品;在中東市場,消費者偏好奢華產品,他們則推出了高端系列耳機;在南美市場,他們洞察到當地消費者對電競設備的專業度需求,便邀請專業電競隊員與企業共同開發適合資深玩家的電競外設,「通過本地化的產品策略,我們在多個新興市場取得了顯著的市場份額增長,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也得到了提升。」
金融平台助跨境客戶拓新市場
一家在香港設有分公司的內地跨境貿易匯款平台XTransfer的數據也從側面支撐了,中國外貿企業正呈現在海外市場積極遷移、拓新的趨勢。
其CEO鄧國標介紹,XTransfer服務了海內外超過60萬家中小企業,大約從七八年前開始,中國企業就開始廣泛拓展「一帶一路」、亞非拉、中東等市場。
過去五年內,美國市場匯款佔比從23%顯著下降至8%。鄧國標預計,如果當前關稅造成的極限狀態再維持一個月,這個數據可能會進一步下降至4%甚至2%。
為了幫助用戶應對波動的形勢,XTransfer也利用最新的大模型技術等,通過分析全球買賣家的身份數據庫,精準進行風控、反洗錢處理等,避免跨境貿易資金被凍結的問題。同時通過與本地銀行合作,提供本地化收款解決方案,並依託香港支付牌照和貿易結算中心地位,為160個國家的客戶提供24小時在線開戶和跨境資金匯付服務,降低傳統銀行開戶成本,推動客戶開拓新興市場。
外貿企業拓新興市場措施
一、參加廣交會結識新客戶,定向邀請新興市場老客戶在廣交會上面談,並邀約客戶到企業工廠實地走訪,展示企業生產線及管理配套;
二、參加全球行業展會,提高企業及產品在海外曝光度,增加結識新興市場客戶機會;
三、加強產品創新和定製化方案,把產品設計師帶到展覽現場,了解客戶差異化需求並及時給出解決方案;
四、充分了解新興市場客戶群特性,推出更多物美價廉、符合當地消費能力的銷售方案;
五、跟隨各地政府組織的集中招商活動赴新興國家地區推介,在當地展示企業拳頭產品;
六、在展會現場邀請具備國際影響力的主播以現場直播形式在海外社交平台介紹品牌產品,並提供線上採購鏈接;
七、在新興市場設立海外工廠及倉庫,招聘當地員工,降低產品在當地的價格。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帥誠、李紫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