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長和在巴拿馬經營的其中一個港口巴爾博亞港。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胡恬恬)長和計劃出售巴拿馬港口等資產一事備受關注,香港各界人士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面對美國持續升級的關稅戰與單邊制裁,香港作為國家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更需堅定扛起維護國家經濟安全與發展利益的重任。對於港口這種關鍵基礎設施交易,決不能單純以商業行為看待,他們呼籲有關企業應以國家利益為主,懸崖勒馬。

不能單純以商業行為看待交易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陸瀚民表示,巴拿馬運河為全球航運重要航道,扼守拉美新興市場,一旦由美方控制運河,就等於掌握中國進出口貨物品種及總額,同時亦有可能被美方用作打擊國家航運貿易的工具,與現在的關稅招式同出一轍,目的都是打擊中國。

他強調,港口不是普通資產,而是關鍵基礎設施,涉及國家與美方之間的博弈,更決不能單純以商業行為看待相關交易。在中美角力下進行有關交易,絕對是向美方送上子彈,必須懸崖勒馬。

「我們必須緊記,香港今日的繁榮穩定離不開中央的堅定支持。現今不少發跡自香港的跨國企業,都與國家經濟騰飛和國家政策的引領密不可分。」陸瀚民說:「如此重大的商業決策,應以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為依歸,合法合規,避免造成不可逆轉的重大錯誤。我們身為中國人的一分子,中美兩國交鋒時,一定要堅定站在國家一邊。」

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依法審查長和有關交易,全國青聯委員陳曉鋒表示,港口不僅是貿易樞紐,更是維護國家經濟主權的前沿陣地,支持國家審查關鍵基礎設施交易,這是抵禦外部風險的必然要求。當前國際供應鏈深度重構,部分西方勢力正利用交易審查漏洞,將香港作為技術封鎖與產業打壓的跳板。香港企業應積極配合國家安全審查,尤其在敏感技術轉讓、戰略物資運輸等領域主動築牢防火牆。

「工商界應以國家利益為重。」陳曉鋒說:「歷史反覆證明,背靠祖國是香港戰勝風浪的最大優勢。」香港企業在商業決策中更應強化國家安全意識,主動對接國產大飛機、新能源等國家戰略產業,將香港的金融、物流專業優勢轉化為突破「卡脖子」困境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