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企在智能電動化方面具巨大優勢。圖為蔚來 EP9電動跑車。 資料圖片

就在美國阻擋中國汽車進入市場的同時,歐盟卻選擇了和美國截然不同的對華策略。歐洲聯盟發言人4月10日稱,歐盟與中國已同意為中國製電動汽車制定最低售價,以此替代歐盟去年10月決定實施的「加徵關稅」的措施。另據中國商務部消息,商務部部長王文濤4月8日與歐盟委員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舉行視頻會談,雙方圍繞加強中歐經貿合作、應對美加徵所謂「對等關稅」等問題深入坦誠交換意見。

公開消息顯示,去年10月,歐盟將中國產電動汽車的關稅最高提升至45.3%。不過此後,歐盟委員會表示,願繼續與中國就替代關稅方案進行談判。據悉,目前歐盟在現行10%進口汽車關稅基礎上,對中國車企加徵差異化額外關稅:比亞迪、吉利和上汽集團分別面臨17%、18.8%和35.3%的額外關稅。

歐洲不少國家均表達了想和中國經濟合作的意願。4月8日,匈牙利外長西雅爾多對英國媒體表示,沒有和中國的經濟合作,歐洲不可能實現綠色轉型。他更直接批評歐盟委員會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並說如果沒有中國的汽車供應,歐洲汽車行業也不會正常運轉。德國汽車工業協會稱加徵關稅是「錯誤決策」,並主張通過談判解決爭端。該協會在4月10日的聲明中強調:「無論當前全球局勢如何演變,我們都應討論如何減少國際貿易中的障礙和扭曲現象,而非構築新壁壘。」

中歐車企相互到對方土壤扎根

4月1日,歐盟發布2024年歐盟汽車行業貿易數據,中國以127億歐元進口額(約1,028.6億人民幣)成為歐盟汽車進口最大來源地。歐盟稱,2019至2024年五年間,歐盟自中國進口汽車增幅達1,591.3%。而中歐雙方的車企也相互到對方的土壤扎根。今年3月,雷諾集團在上海黃浦江畔正式落成其全新的中國總部,顯示了這家歐洲老牌車企對融入中國市場的決心,而中國的比亞迪、奇瑞等亦在匈牙利、西班牙等國設廠或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