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

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汽車分析師了解到,此次中美關稅大戰對汽車行業的影響總體是:中國自主品牌獲利好,美國新能源車市場開「倒車」。

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認為,美國加徵汽車關稅,在此背景下中國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反制措施,提升了對美進口車輛的關稅。這使得美系進口車在中國市場價格上漲,市場份額隨之縮小,為中國自主品牌、特別是中高端品牌,騰出了更多空間。「美國進口的車輛以高端車型為主,價格本就偏高。關稅增加進一步拉高了售價,使得消費者更傾向於選擇性價比更高的國產品牌,這對於自主品牌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張翔說。

而且中國自主品牌出口美國市場的數量本來就有限,受美國關稅政策影響較小,可以把握這一機會集中力量深耕國內市場,提升品牌影響力和市場佔有率。「這是中國車企搶佔國內市場份額的戰略窗口期。」他強調。

惠譽評級亞太區企業評級董事楊菁表示,自主品牌近幾年出海過程中,對美國市場向來持謹慎態度,目前大多數中資車企對美國市場都沒有銷售窗口,因此美國關稅的直接影響有限。

還有一些歐洲汽車品牌也會在美國生產,部分也會出口到中國,這些國際品牌同樣也會因為失去價格優勢在中國市場的佔比下降。張翔認為:「整體來看,中國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和綜合實力有望持續上升。全球產業版圖將發生調整,而中國車企有望在這一輪變局中脫穎而出。」

美國汽車市場陷孤立狀態

中汽中心資深首席專家、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總工程師吳松泉分析,由於美國汽車生產大量依賴進口零部件、美國市場供給高度依賴進口車、《美墨加協定》嚴苛的原產地標準,長期加徵關稅勢必導致美國(或北美)汽車行業陷入孤立或半孤立狀態,認為「美國此次加稅長期來看,對美國汽車產業的不利影響要大於對中國的不利影響。」

乘聯會秘書長崔樹東認為,美國宣布對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貿易夥伴加徵關稅,一定程度上影響當地消費者的消費信心,或將影響中國汽車在東南亞等地區的產銷。但在智能電動化方面,中國車企具有巨大優勢,是中國汽車走向世界核心的一個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