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展惠全球,廣交利天下。第137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15日在廣州開幕,來自全球215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20萬名境外採購商註冊參展,截至17時,首日累計64,530名境外採購商線下參會,同比增長8.9%,到會人數創下同期歷史新高,「用腳投票」看好中國的產品和服務。在日益升級的中美貿易摩擦和關稅對峙背景下,與會採購商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關稅風暴眼之外,全球其他市場正迎來遍地機會,廣交會仍然是他們採購商品、和中國做生意的重要平台。作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廣交會展現出的超高人氣,正是中國經濟穩步向前、活力充盈、韌性十足的生動縮影,釋放了中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與世界共享發展機遇的積極信號,表明中國將持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堅定踐行「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的承諾。●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紫妍、帥誠 廣州報道
「當前貿易戰局勢印證了『重大挑戰都會催生重大機遇』的規律。」本屆廣交會上,「一帶一路」國家、金磚國家、中東國家的採購商佔據多數席位,他們帶着新興市場迅速增長的需求前來尋找機遇,巴西採購商John Leal觀察到,過去一年,巴西的市場需求顯著增長,當地企業普遍尋求提升效率和利潤空間的新途徑,對於能提高效率的工業機械和適應巴西本土趨勢的創新產品需求很大。
工業機械自動化設備受捧
John Leal透露,其公司近一年的業務量同比激增200%甚至接近300%,其中工業機械類產品的增長最突出,例如他們正在巴西籌建的一家工廠中引入中國自動化設備,替代傳統手工生產,也為食品企業提供全自動生產線解決方案,幫助本地企業實現技術升級。不僅如此,巴西零售行業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度也逐漸攀升,大量企業渴望入局。他認為,關稅戰背景下,中國供應商有了更充足的產品庫存,工廠訂單壓力相對減輕並且正在積極拓展新市場,「我們必須迅速行動以把握這一窗口期。」
推動中國工廠打開新市場
來自埃及的馬小龍在廣東深耕外貿行業20年,專注工業小配件、工廠原材料等客戶較難自主採購的細分領域業務,出口覆蓋了中東、北非等20幾個國家,還是一名擁有近150萬粉絲的Facebook網紅。他表示,本輪關稅衝突有望推動中國工廠以「高質量產品+中端價格」打開新市場,「這就像中國給新興市場客商提供的第二次機會,這種機會可能一輩子就來一兩次。」在中國的20年間,馬小龍見證了中國企業從「學習技術」到「自主創新」的跨越式發展,他表示在未來的全球產業鏈中,中國將從「世界工廠」轉型為「設備與方案提供者」,進一步支持其他國家的本土化製造。
也門採購商Amri表示,雖然因戰爭和地區經濟問題,也門本土市場需求呈現下降趨勢,但其主要客戶市場沙特阿拉伯仍然有較大潛力,尤其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在當地的競爭力正逐漸提升。
俄羅斯採購商Denis則表示,隨着美國加徵的關稅越來越高,可能會影響一些工廠的業務,但中俄或許可以通過加強合作來應對這些影響,「歡迎中國的工廠和俄羅斯合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