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季廣交會時節,道路上用於分流的移動圍擋有序蜿蜒着,重重人潮從地鐵站綿延不斷地接入展館中,整個過程流暢而高效。總面積155萬平方米的幾大展館大門敞開、相互連通,來自全球的參展商、採購商們可以自由穿梭,從家居家電、智慧出行、電子消費品,逛到工業農業機械、新材料新能源產品,中間還能抽空欣賞最新機器人產品的「技術演出」,一天走下來,步數輕鬆突破兩萬。

「面積有以前的兩倍大!」俄羅斯採購商Denis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相比十年前他參加廣交會時,整個展會的服務、規模都有了很大提升,他手上的通行證就是很好的例證,從網上下載App,只需幾秒鐘就申請完成,抵達現場後很快能領取,提供服務的志願者也越來越多,且越來越專業,令他的參會體驗有了巨大提升。而所有服務和流程的優化,都為了幫助各地展商、採購商專心投入洽談、促成合作,發揮「中國第一會」的最大效益。

穿行各個展館間,可以聽到不同展位上的招呼聲不斷,中外外貿人皆熱絡地與新朋舊友攀談,介紹新的產品和業務,然後簽下一張訂單,打了一通電話,世界某個角落的工廠生產線又轉動起來,再不久後,就有一車車、一箱箱貨物漂洋過海帶動新的市場發展。

正如外交部發言人當天在例行記者會上所說,中國是世界的市場、各國的機遇。面對外部不確定性,中國將堅持「握手」而非「揮拳」、「拆牆」而非「築壘」、「聯通」而非「脫鈎」,世界經濟鏈就在這兩萬步的距離和熱鬧的談笑間被串聯起來,只要腳步還在前進、溝通還在進行,展會就永不落幕,全球經貿的開放合作就不會停止。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紫妍、帥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