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擴大貿易戰戰線,商務部周三(4月16日)起正式對藥物與半導體進口展開國家安全調查,為未來向這兩大戰略產業徵收關稅鋪路。

根據《聯邦公報》內容,調查將依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展開,此條款允許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或徵稅某類進口產品。有關調查須於270日內完成,調查完成後,美國總統可據此單方面實施貿易限制,包括關稅或進口配額,無需國會同意。其中針對進口半導體的國安調查,範圍涵蓋矽晶圓等芯片零組件、芯片製造設備及「含有半導體的下游產品」。而藥物的調查範圍則涵蓋製成藥、活性藥物成分及其他衍生產品。

特朗普早前表明將對這兩個領域另行徵收關稅,他曾批評美國在醫藥和芯片製造方面「過度依賴外國」,構成國安風險,強調美國必須「重新掌握核心技術的命脈」。白宮官員強調,今次調查目的是強化美國在醫藥與芯片供應方面的自給能力,減少對外依賴。

醫藥界警告加劇藥物短缺

醫藥界警告此舉恐將加劇藥物短缺,影響病人用藥安全。多家藥廠亦已向白宮游說,建議分階段徵收關稅,並設立過渡期,以便企業逐步調整生產線、將製造轉移至美國境內。目前全球多數大型藥廠的生產布局遍布美歐及亞洲,若要大規模回流美國,將需數年時間及巨額投資。業界消息人士透露,有藥企已就此問題私下與商務部高層會面,尋求減緩政策衝擊。

此外,特朗普周一表示,他考慮暫時豁免早前宣布對進口汽車和零部件徵收的關稅,讓汽車製造商有時間調整供應鏈。

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向記者說,「我正考慮為一些汽車企業提供一些幫助」,他承認汽車製造商需要時間將生產從加拿大、墨西哥和其他國家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