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氣候變化日益嚴峻,減少二氧化碳和增加碳匯均為重要應對策略。港燈董事總經理鄭祖瀛上星期四(4月10日)聯同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與近百名來自不同界別、熱愛環保人士以及「綠得開心大使」在南丫發電廠種植135顆樹苗,紀念港燈為香港供電135年,同時鼓勵社會各界共建碳匯,促進香港達至碳中和並提升生物多樣性。
南丫發電廠植林 增生物多樣性
是次植樹活動在南丫發電廠內通往天然氣發電機組的主橋舉行,135顆幼苗包括4種樹木(大頭茶、鴨腳木、鐵冬青、水黃皮)和4種灌木(桃金娘、野牡丹、龍船花、紅杜鵑),全屬本地原生樹種,經細心挑選成為今次植林品種。
鄭祖瀛表示:「南丫發電廠營運至今一直有規劃植林,這次揀選的物種兼具觀賞性與生態價值,不僅綠化環境,亦為動物提供居所與食物,締造理想生境,提升南丫島生物多樣性。事實上,電廠現已成為不少雀鳥的棲息之地,根據我們近年進行的鳥類調查,曾經在南丫發電廠出沒的雀鳥多達51種,堪稱雀鳥天堂。」
除了豐富島上的生物多樣性,這135顆樹苗在茁壯成長的過程中,亦有助抵消二氧化碳排放,發揮碳匯作用。今次更特地選址在這條通往南丫發電廠天然氣機組的主橋作為植樹地點,主橋同時命名為「碳匯綠橋」,象徵港燈持續推動低碳發電,並將繼續透過不同途徑,與社會各界攜手邁向碳中和。
港燈一直十分支持在2050年前達至碳中和的願景,除已經把天然氣發電比例增加至約七成,亦同時積極配合政府研究引入氫能和零碳發電。公司亦透過「智惜用電服務」,推動客戶和社區一同減碳,並藉舉辦逾20年的「綠得開心計劃」,向公眾和年輕一代推廣減碳、節能與低碳生活。
黃淑嫻對港燈全力支持和推廣減碳深表讚賞:「過去20多年,『綠得開心計劃』積極鼓勵社區節能減碳,教育公眾培養良好用電習慣。我在此衷心感謝港燈和所有參與計劃的同仁一直以來的努力和貢獻。」她進一步指出,過去「綠得開心計劃」曾舉辦多個活動,如「綠得開心市集」、「衣衣不捨」環保時裝設計比賽等,均為公眾和年輕人提供一個加深認識低碳生活和碳中和並付諸實行的契機。局方期待港燈在新一年「綠得開心計劃」下推出各種活動促進綠色教育,繼續造福年輕一代。
「綠得開心計劃」將辦剩食烹飪賽
當日的植樹行動亦為港燈「綠得開心計劃2025」揭開序幕,新一年計劃將繼續以「智型碳中和」為主題,鄭祖瀛透露,今年將以「食」為主題,推出以剩食為主角的烹飪比賽。至於早前推出的《齊學SDGs》行動指南,港燈將繼續透過到校講座和「可持續17式」工作坊等,向公眾和學界推廣可持續發展。
「綠得開心計劃」是港燈轄下「智惜用電教育基金」的旗艦項目,2025/26新學年的各項活動計劃將在7月中接受申請,歡迎會員學校踴躍參加。
●港燈「綠得開心計劃」,致力透過多元化活動,協助年輕一代及公眾人士培養良好的用電習慣、多認識可再生能源和實踐低碳生活,目前已有超過720間全港中小學校加入「綠得開心學校」網絡。有關詳情,歡迎致電3143 3727或登入www.hkelectric.com/happygreencampaig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