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秀榮表示,完成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大型項目離不開特區政府的支持。

成立於1994年的香港城市中樂團逾30年來致力於發揚中國文化、推動香港中樂發展及促進海內外音樂界交流,曾舉辦過《中樂經典作品展》《二十世紀中樂回顧系列》等多場專題音樂會和講座。樂團2023年曾獲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項目」資助,展開「香港當代民族管弦樂經典音樂作品粵港澳大灣區巡演」,2025年再以「百年中樂——民族器樂演奏人才培訓」入選國家藝術基金的「藝術人才培訓」項目。

作為本地民間樂團,兩次獲得國家藝術基金的大型資助實屬不易,而樂團藝術總監程秀榮卻直言,國家藝術基金資助只覆蓋約三分之一的項目經費,更需特區政府在場地和資金方面的支持,項目方可成功完成,可謂機遇與挑戰並存。「2023年的粵港澳大灣區巡演項目,在基金資助和特區政府的支持下,原定包括四場大型音樂會、三場學術研討會,以及青少年交流講座、青少年互動工作坊等共11個項目,我們最終完成了19個項目,資助之外由樂團自費約20萬元。20萬元幾乎是樂團的全部資金,但這是我們第一次做這麼大的項目,我認為已經做得很好了。」

即使已有完成大型項目的經驗,樂團今次的培訓項目仍存在着很多不確定性,「這是本地中樂樂團第一次入選國家資助基金的藝術人才培訓項目,因要在全國範圍內遴選音樂人才,程序方面我們還需要與各個機構再探討細節,政府也還沒能確認是否會資助我們。項目已經比預計推遲了一個月,我們的現金流已經斷了,若最終沒有政府資助,項目是做不成的。」

今年適逢民樂大師劉天華誕生130周年,程秀榮透露自己嘗試申請於「中華文化節」中舉辦紀念劉天華誕生130周年音樂會,但無奈未能成事,「我們樂團的理念是傳承中華文化以及中樂經典,而如今學民樂的人對劉天華的印象都已經淡化了……好在我們已經申請到康文署的場地,另也正在籌劃舉辦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音樂會,現正在多方面申請資助。」或許因為不夠「創新」,或許因為沒有噱頭,程秀榮表示,樂團自成立至今,從未成功申請到任何長期資助,藝發局亦常以「不可行」為由駁回項目申請。長期資金短缺,樂團邀請知名指揮及音樂家參與音樂會惟靠「拍膊頭」,一班樂手也常是義務演出。已入古稀之年的程秀榮已無暇再思考樂團接班人的問題,惟願多年堅持不會付諸東流,「傳承這件事,有條件要做,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做。希望政府多聆聽民間樂團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