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視覺文化博物館主辦的「貝聿銘:人生如建築」 特展將開啟全球巡展,首站將於4月26日至7月27日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進行,後將在11月至2026年2月,於多哈卡塔爾博物館的阿爾里瓦克展覽館展出。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展覽經七年籌備,是美籍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的首個全面回顧展,由建築策展人王蕾、荷蘭鹿特丹Nieuwe Instituut(New Institute)館長兼藝術總監陳伯康共同策展;陳伯康亦是候任倫敦Zaha Hadid Foundation總監。
展覽分六大主題,近距離探索貝聿銘的生活和工作,不但充分展示其獨特的建築手法,更將其作品與社會、文化及其人生軌跡交相對照,顯示建築和生活之密不可分。逾400件展品包括一系列來自機構或私人收藏的繪圖手稿、建築模型、相片、錄像等,當中不少展品將首次在內地公開亮相。
一直以來,貝聿銘的建築項目備受全球矚目:香港中銀大廈、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等地標,都奠定了貝聿銘在建築界的地位。其人生與事業亦由權力關係、複雜的地緣政治、文化傳統和世界各地的城市風格交織,其跨文化視野也為當代建築世界打下了基礎。
探討貝聿銘設計之路
上海站展覽由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和 M+聯合主辦。兩間博物館於2024年簽訂合作意向書,是次展覽即為其中的成果之一。
4月25日,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將舉行開幕圓桌「 反思、偏見、實踐:貝聿銘與中國」,匯集建築界人士、教育家、評論家,將由丁沃沃、黃文菁、劉克成、柳亦春、林兵和柯衛開展對話。M+和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也將於6月19日共同主辦一場免費公眾講座,作為「2025上海西九文化周」的一部分,由貝聿銘的兒子、建築師兼貝氏建築事務所董事長及創始人貝禮中,以及藝術家徐冰主講。兩位將深入探討貝聿銘對當代藝術的興趣、他與藝術創作的淵源,以及他在建築設計上與藝術家的緊密合作。
M+博物館館長華安雅表示,「貝聿銘:人生如建築」是繼「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後,第二個由M+策展並展開全球巡展的特展,凝聚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和深刻的洞察。「我們很高興能與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合作,將此回顧展帶給內地更廣大的觀眾,尤其是貝聿銘曾在中國度過其成長歲月,並在中國開展過多個建築項目。」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長龔彥認為,貝聿銘的建築誕生在流動的文化中。「疏離沒有淪為鄉愁,反而助力他以自己的方式應對生活和客戶需求。謙遜、務實、睿智、給予,是他的人生色彩,也是他建築的文化底色。」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雨竹 圖:M+提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