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具:賀慕群百年回顧展」正在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展出。本次回顧展不僅是女性現代藝術先驅賀慕群(1924-2012)首次在香港的大型機構個展,更在國際範圍內重新梳理了賀慕群的藝術遺產,展期直至7月6日。
展覽匯集賀慕群近100件代表作品,跨越其近一個世紀的人生與藝術創作,涵蓋油畫、素描、版畫及珍貴檔案,並以全球多重現代主義的視角審視她在20世紀現代藝術史中的獨特貢獻。
展場設計亦極具當代性。+c architects團隊提取賀慕群作品中的日常物件(蘋果、麵包、南瓜等),並放大、抽象化,形成空間裝置,使觀眾在作品與環境之間建立三維立體的感知聯繫。色彩設計延續了賀慕群標誌性飽滿濃郁的紅棕、赭石、薑黃等大地色調,並結合光影變化,使觀眾在行走間體驗藝術家的視覺語言與精神世界。
賀慕群的一生跨越多個文化語境。她出生於寧波,成長於上海,後旅居台北、聖保羅、巴塞羅那,最終在巴黎創作37年。她活躍於巴黎現代主義藝術圈,並曾在歐洲獲得廣泛認可。她雖受到歐洲現代主義的影響,但又以獨立於時代之外的風格進行創作。她的藝術語言獨具特色,超越了東西融合的文化語境及風格定義框架。
由此,展覽以五個單字構築賀慕群的藝術脈絡,映照其人生軌跡、思想蛻變及創作實踐: 行,獨自遠行——早年旅居世界各地,探索與塑造獨立的藝術視野; 玩,巴黎之光——在法國自由的藝術氛圍中,發展出獨特的現代主義語言;磨,永恒的日常——從日常物件中提煉靈感,於平凡生活中發現神性;歸,故鄉花木——回歸東方文化根源,重塑個人與故土的精神連接;刻,版畫女王——打破傳統版畫邊界,在東西方視覺語言之間開拓新境。
策展人王從卉表示,賀慕群以高度獨立於時代之外的姿態留下的藝術遺產,在今天看來仍極具當代性。亞洲協會香港中心行政總裁孟淑娟則表示,中心很高興推出本次展覽,深入探討賀慕群對華人離散群體的重要貢獻。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茜 圖:主辦方提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