椽盛資本投資總監 曾永堅

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掀起關稅戰,中國連番向美國還擊,當前雙方都將關稅稅率提高到三位數水平,直令中美貨物貿易基本暫時中斷。不過,內地及香港企業早已因應貿易戰風險有增無減的發展形勢,近年早已積極布局「中國+1」策略,紛紛在東南亞國家設廠以分散風險,而美國上周宣布暫緩這些國家的對等關稅90天,令內地於4月份的貿易出口衝擊有所紓緩。

穩外貿措拖料加碼

由此反映,相信大部分位於東南亞的廠商現階段都會緊緊把握在美國維持10%基準關稅水平的90天限期前,日夜趕工以完成手上訂單或替客戶增加生產,形成4月份內地貿易出口仍有一定程度的搶出口因素支撐,只是對美國的貿易勢於4月起急劇萎縮。與此同時,預計中國將會顯著加碼穩外貿措拖,以應對關稅戰。事實上,中國今年3月貿易出口在搶出口因素所拉動下,按年增長12.4%達3,139.1億美元(以美元計價),增速創最近五個月高位,並遠優於市場預期4.6%增幅,貿易順差為1,026.4億美元,遠高於市場預期的751.5億美元。相關數據反映中國外貿具一定程度的韌性。

筆者相信中國未來在應對美國咄咄逼人的關稅戰構成的潛在經濟影響時,除將加碼穩外貿措拖外,短期內將會進一步寬鬆貨幣政策以及加大財政政策力度,後者將主要環繞針對性的措施來激活內部消費,來抵消美中貿易近乎暫時停頓所帶來的衝擊。在貨幣政策寬鬆的環節方面,預計人民銀行將會選擇先降準以及下調貸款市場利率(LPR),而非作全面降息的行動,相信這主要因監管層不希望全面降息可能引發人民幣加快貶值的預期,繼而加大資金外流的壓力。(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未持有上述股份權益。)

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