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遷 吉林省政協委員 香江聚賢法律專業人才委員會主任

今天是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自2019年香港經歷修例風波,到2020年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再到2024年《維護國家安全條例》通過,香港社會實現了由亂到治、由治及興的歷史性轉變。在此過程中,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愈發突出。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美國對華發動關稅戰、科技封鎖等手段,嚴重威脅中國經濟安全,進一步證明了國家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唯有持久不懈推行國家安全教育,特別是加強對青少年的引導,才能築牢國家安全防線,抵禦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

修例風波暴露出本港國家安全教育的缺失。當時,外部勢力干預,極端思想滲透,導致社會秩序被破壞,政治亂象頻生。香港國安法的實施迅速扭轉了這一局面,社會秩序迅速恢復,法治重回正軌。去年立法會審議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進一步完善了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體系,使香港邁向長期繁榮穩定。這一系列變化表明,國家安全教育不僅是法律層面的要求,更是社會穩定和發展的基石。

國家安全涉及多個領域

國家安全涵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等多個領域,任何一環的疏漏都可能給國家帶來系統性風險。國家安全不僅涉及傳統意義上的政治、軍事安全,經濟安全同樣至關重要。所謂經濟安全,是指國民經濟能夠抵禦國內外各種經濟風險而保持平穩有序運行的態勢。

近年來,美國對華加徵關稅、限制高科技產品出口、打壓中國企業,正是對中國經濟安全的直接挑戰。這些行為不僅影響國際貿易,更可能擾亂全球供應鏈,威脅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正如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所言,國家安全不僅包括武力等傳統意義上的軍事安全,近期美國宣稱加徵所謂「對等關稅」亦威脅國家安全中的金融領域安全,讓市民更加意識到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面對外部勢力的無理打壓,香港市民要更加團結,自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特區政府須加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才能有效抵禦外部風險。國家安全教育不能僅停留在特定紀念日,而應成為常態化、系統化的教育內容。

方式須與時俱進應對新風險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他們的國家安全意識直接影響國家的長遠穩定。近年來,外部反華勢力通過社交媒體、文化滲透等方式,試圖影響青少年的價值觀,因此必須從教育入手,讓青少年深刻理解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國家安全教育應結合現實案例,引導青少年理性思考。例如,通過分析香港國安法實施前後的對比,讓學生明白法治與穩定的關係;通過解讀美國對華經濟打壓的案例,增強青少年的經濟安全意識。此外,學校課程應融入國家安全內容,同時結合實踐活動,如模擬法庭、國家安全知識競賽等,使教育更加生動有效。

維護國家安全不是一時之事,而是必須持之以恒地進行。國際形勢瞬息萬變,新的安全挑戰不斷湧現,如網絡攻擊、數據安全、生物安全等新興領域風險日益突出。國家安全教育更須與時俱進,持續深化。政府、學校、媒體、社會組織應形成合力,構建全方位的國家安全教育體系。特區政府可推動立法保障國家安全教育的實施;學校應將國家安全納入必修課程;媒體可通過紀錄片、專題報道等形式普及國安知識;社會組織可舉辦講座、展覽等活動,增強公眾參與感。只有社會各界齊心合力,國家安全意識才能真正深入人心。

國家安全是國家的根本利益,維護國家安全是每個公民的責任。從香港由亂到治的歷程,到應對美國經濟打壓的實踐,都證明了國家安全教育的必要性。香港必須持續、恒久地進行國家安全教育,特別是加強對青少年的引導,築牢國家安全防線,才能有效抵禦國內外各種風險,確保香港長治久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