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界古洞村俯瞰河套,一河兩岸,對比鮮明。 作者供圖

木 木

2017年,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這是河套開發踏上的第三個歷史節點。如果說之前河套開發主要還處於謀劃和啟動階段,多是香港單方面的行動,此後就是深港共同發力了。而且,深圳的角色越來越吃重,從某種程度上說,是深圳推着香港往前走。

所謂「起步即衝刺,開局即高潮」,2017年新年鐘聲敲響第三天,深圳市政府就與香港特區政府簽署了《關於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備忘錄明確了在「一國兩制」方針下,香港擁有對落馬洲河套地區0.87平方公里土地的行政管理權,深圳則通過協商機制參與規劃與發展。深圳支持香港在河套地區建設「港深創新及科技園」,通過建立重點創科研究合作基地以及相關高等教育、文化創意和其他配套設施,吸引港深兩地及其他國內外頂尖企業、研發機構和高等院校進駐。同時,香港配合深圳在深圳河北側毗鄰河套的皇崗口岸區和福田保稅區共約3平方公里地域內,規劃建設「深方科創園區」。

至此,擬建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香港園區)和「深方科創園區」(深圳園區),共同構成了佔地3.89平方公里的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即今天「一河兩岸,一區兩園」格局的雛形。可以看出,這片由深港雙方共建的嶄新的合作區,當時還沒有冠以「河套」之名,但已經明確了科技創新這一合作主題。

香港回歸20周年前夕,24名在港工作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致信習近平主席,表達了報效祖國的迫切願望和發展創新科技的巨大熱情。習近平主席對此高度重視,在回信中強調,支持香港科技界為建設科技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並明確指出要促進香港同內地加強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長期以來,香港以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的「三大中心」定位,蜚聲世界。習近平主席「國際創科中心」定位的提出,使香港在做大做強傳統「三大中心」的基礎上,獲得了新的發展方向。香港社會反響熱烈,各界人士紛紛以此為突破口,獻計獻策,謀求香港發展的新動能。

對於整裝待發的河套合作區來說,這更是一場及時雨。香港回歸20周年慶典當天,在習近平主席親自見證下,粵港澳三地政府和國家發改委簽署了《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明確提出要支持「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建設,共同開發建設合作區。

萬事俱備,東風勁吹。正是在這眾望所寄的大勢下,新一屆特區政府着手編制《2018-2019年度財政預算案》,充分考慮到創科是新時代發展的驅動力,明確了首期撥付200億港元發展落馬洲河套創科園,主要用於土地平整、基礎設施建設和早期營運。自此,河套開發迅速進入公眾視野,被視為解開香港產業政策過度依賴地產和金融、科技創新動力不足、青年就業空間狹窄、樓價長期居高不下等深層次矛盾的一把鑰匙,廣受期待。

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同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出台,標誌着河套開發踏上了第四個歷史節點。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體現了新時代繼續辦好經濟特區的歷史邏輯,是深圳新一輪改革發展的總方向。其中,關於河套開發,《大灣區綱要》明確指出:「支持落馬洲河套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和毗鄰的深方科創園區建設,共同打造科技創新合作區,建立有利於科技產業創新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實現創新要素便捷有效流動。」《先行示範區意見》進一步提出,要「加快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探索協同開發模式,創新科技管理機制,促進人員、資金、技術和信息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動」。

兩個文件都強調了建設「科技創新合作區」的問題,表明深港之間打造一個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合作平台已獲得一致認可,但命名還是沒有最後敲定。有人提出落馬洲的「落馬」二字不吉利,河套的「套」字會限制發展空間,要像雄安新區那樣為合作區新取一個名字。各方意見不統一,直到2020年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要「規劃建設好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河套之名,一錘定音。

在深圳方面看來,河套合作區駛上了快車道。在各項創新政策的加持下,開發可圈可點,加之皇崗口岸區和福田保稅區本身就有基礎,稍加整治便能見出大致模樣。香港方面卻好事多磨,修例風波和新冠疫情接踵而至,社會進入非常時期。新界北部多處被闢為教化營,收容管制暴亂中的激進分子。河套地區則修建了方艙醫院,以備疫情嚴峻所需。在這種情況下,開發自然無從談起。

2023年9月,疫情已結束半年有餘,我與深圳經濟特區研究會調研組赴港調研河套開發進展情況,從新界元朗古洞村半山上一個警察哨所(據說這裏曾是改革開放前外國遊客從香港眺望中國內地的觀景點)俯瞰河套香港園區,眼前仍舊是一片火柴盒般縱橫排列的方艙醫院,僅有的為創科園設計的三棟建築尚未封頂。

一河兩岸,對比鮮明。腦子裏竟浮現出台灣詩人洛夫當年在此眺望內地時寫下的那首《邊界望鄉》,浮現出詩中那些撥動心弦的句子:

說着說着 

我們就到了落馬洲

霧正升起,我們在茫然中勒馬四顧

手掌開始生汗 

望遠鏡中擴大數十倍的鄉愁

亂如風中的散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