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踏入十周年,香港教育界近年積極透過學校課程加上形式多樣的活動,深化青年學生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其中特區政府教育局今年首次舉辦了國家安全短講比賽,讓學生思考國家安全與自身的關係,並透過短講表達對「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理解,從而加強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以及提升對國家的歸屬感。香港文匯報近日訪問了於比賽勇奪冠軍的高中女生,她對香港優質的教育與和平環境尤其感恩,認為那正是得益於國家的軍事安全,強調「唯有居安思危,方能理解『國安則家安』的深意」。●香港文匯報記者 陸雅楠
國家安全短講比賽是教育局「2025年國家安全齊參與」計劃焦點活動之一,今年首次舉辦反應熱烈,共有150所中小學4,858名學生參與。學生要提交錄影短片,從時事、故事、個人理解及體會等方面切入,圍繞國安議題作短講,以展示國家安全植根校園的信息,教育局並建議學校以參賽作品於校內推廣,以營造共同維護國家安全的校園氛圍。
「軍事安全是國家主權的盾牌」
是次比賽結果近日公布,其中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中學中五學生蕭冰清,以「安邦之本:軍事安全與我」為題,勇奪中學普通話組冠軍。
她與記者分享,近年國際時事的發展促使更多人對國家安全作反思,其中俄烏衝突的新聞便令她深刻體會到國家安全並非遙不可及,而是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軍事安全是國家主權的盾牌,更是我們安穩求學的基石。」她以自身為例表示,香港學生能享有優質教育與和平環境,正得益於祖國強大的國防實力,「雖然我們現今生活在沒有戰火的時代,但唯有居安思危,方能理解『國安則家安』的深意」。
蕭冰清又認為,長期處於和平環境容易產生安全麻痹,這正是香港應該加強國安教育的關鍵所在。「我們這代人生長在安定繁榮的環境中,若缺乏系統性的國家安全教育,就難以建立全面的國家安全觀,更會鈍化對潛在危機的敏銳度。」
就國安教育在年輕學生群體的推廣,她直言:「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當全港乃至全國的青年都成為國安教育的實踐者,就能匯聚成支撐國家長治久安的蓬勃力量。即使未來面臨技術競爭的挑戰,我們這代人也有信心成為國家再創巔峰的新生動力。」
法律需與時俱進 守護人民利益
同校中四學生劉嘉雯,是學校基本法學生大使及基本法問答隊成員。她表示,透過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課程,有機會系統學習到基本法和國家安全相關內容,認識到「國家憲法作為母法,基本法作為子法」的關係,以及香港國安法與維護國安條例相輔相成,共同構築維護國家安全的雙重防線。她強調,雖然國家和香港已有一套完整的國家安全法律體系,但是面對科技發展,國際形勢轉變,原有法律體系亦需與時俱進,「以體現國家對『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戰略考量,既保障香港繁榮穩定,更守護14億人民的整體利益。 」
劉嘉雯提到,近日公民科課堂中,老師分享到美國向全球徵收所謂「對等關稅」的新聞,很多同學都覺得其做法非常瘋狂,「所幸我們國家已立刻實施反制,這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只有國家擁有足夠的綜合實力,才能在國際博弈中有發聲的底氣,為人民謀幸福。」
她認為,青年學生作為香港未來的建設者,應要承擔科技創新和文化傳播的責任,利用香港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質,提煉中華文化精髓,用國際化語言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同時要把握香港科研優勢,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前沿領域助力國家掌握科技話語權,「我們既要為祖國今日的強大自豪,更要通過國安教育儲備應對挑戰的能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