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說弱勢群體只能靠別人照顧?只要有一顆關懷的心與服務精神,即使生活條件或能力有所不足,也可以靠自己的雙手溫暖別人。由香港文匯報及教聯會合辦的第一屆香港優秀學生公益及社會服務獎頒獎禮上周六(12日)順利舉行,來自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陳南昌紀念學校的輕度智障中六學生何旻峰,憑藉積極參與公益活動的表現,榮獲嘉許獎並代表得獎學生上台分享,展現了特殊學生的不平凡一面。旻峰與患有腦退化症的嫲嫲相依為命,但生活態度正面,積極探訪社區中的長者和殘疾人士,又經常為院舍長者送上畫滿愛心的心意卡。這一切行動,只源於其簡單初心:「因為想別人開心。」●香港文匯報記者楊盈盈
「我不會因為自己的不足而放棄學習和參與公益活動,我會努力認真學習,希望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旻峰在頒獎台上發言時說出了這一句話。
「希望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正是今次公益及社會服務獎的寫照。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訪問時,旻峰顯得認真又帶點羞澀。當問到為何會想參與公益活動時,他小聲地回答,「因為老師支持。」
「因為想別人開心」
旻峰所屬學校的學生大多為中度智障或自閉症患者,校方會從初中起安排他們參與各類公益服務,包括加入公益少年團、升旗隊,以及探訪社區中的長者和殘疾人士,希望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提升情緒管理能力,並感受到自己也能對社會作出貢獻。
對參與公益活動的感受,旻峰直言:「有滿足感。」「還有呢?」在升學及就業輔導統籌老師黃熙楠引導下,他又吐出幾個簡短卻帶有力量的字:「可以幫到人。」「當時為老人院的長者準備心意卡的時候,為什麼你會畫滿愛心並寫一些溫暖的祝福呢?」
在老師繼續引導下,旻峰說:「因為想別人開心。」
黃老師說,長者們都很喜歡旻峰準備的心意卡,也很友善地跟旻峰聊天,「有些老人家甚至緊緊地抱着他,跟他說有空再來探望。」她還分享了一次難忘的探訪經歷。在帶旻峰探訪殘疾人士院舍時,旻峰與院舍的殘疾人士建立了特別的聯繫。他們的對話樸實卻可愛。例如旻峰會問:「你吃餅乾了嗎?」對方即笑着回答:「今天沒有餅乾吃,但有蛋糕。」
與腦退化嫲嫲相依為命
旻峰的家庭背景較複雜,來自單親家庭的他與患腦退化症嫲嫲相依為命,但他的正面態度令人印象深刻,「旻峰從小學開始就在我們學校讀書,學校致力於讓學生學習如何回饋社會。他以前可能覺得自己是需要被照顧的,但現在,他已變成一個主動幫助別人的人。他會在午餐後主動幫低年級的同學清洗餐具,還會主動問老師是否需要幫忙。」黃老師說,旻峰不僅積極參與校內外的公益活動,還在學校擔任升旗隊成員和風紀,為低年級同學提供幫助,展現出高度的責任感與主動性。
讓特殊生找到自己價值
黃老師直言,社會上很多人認為智障學生只能是被照顧的對象,「但他們即使有不足,也有能力付出。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活動,讓他們知道自己能幫助別人,並找到自己的價值。」
事實上,旻峰這些年的成長令人欣慰,剛入學時智力評估屬中度智障,但經過多年學習與訓練其能力顯著提升,前兩年心理學家評估顯示,已達到輕度智障的水平。當被問到未來是否願意繼續參與公益服務時,旻峰毫不猶豫地回答:「會!」神情及語氣都令人感到其堅定的心意。
香港優秀學生公益及社會服務獎由香港文匯報與教聯會合辦,並有逾百間學校推薦超過300名優秀學生參加,其中110人獲頒獎項。頒獎禮上周六舉行,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通過視頻為活動致辭,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董事長、總編輯張國義等人任主禮嘉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