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是日本汽車的全球最大市場,特朗普政府對進口汽車及零部件加徵25%關稅,預計日本車企每年需承擔約250億美元(約1,939億港元)額外開支。《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市場佔日本汽車出口總量約三分之一,即使日本車企將生產工廠轉移至美國,多數零部件也要從海外進口,難以避開關稅打擊。

瑞銀證券日本汽車分析師高橋耕平估計,美國實施汽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後,日本最大的汽車製造商豐田將承擔約半數額外開支,即每年約125億美元(約969億港元)。瑞銀報告顯示,美國的汽車產業勞動力和工廠建設成本,較墨西哥和日本高出30%以上,將生產線轉移至美國,車企要承擔驟然攀升的勞動力成本。

北美以外零部件徵高額關稅

三菱綜合研究所統計,日本車企近年陸續將生產線轉移至加拿大和墨西哥,依照《美墨加協定》的免稅條款避過部分美國關稅。不過東京國際貿易投資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高橋俊樹指出,美國現時對任何北美以外生產的汽車零部件,也要徵收高額關稅,日本車企依靠北美工廠避稅不再是安全選項。

高橋俊樹稱,豐田等主要日本車企在美經營多間工廠,可以透過增加利潤較高的特定車型產量,應對關稅挑戰,包括多數零部件都在美國製造的農夫車等。然而對於規模較小的日本車企,其所有車型使用美製零部件的比例偏低,不論在何處生產,都會受到關稅衝擊。

專家指出,日本多數車企對電動車的關注度偏低,因此在美國以外的市場,日本車企面臨不少阻力,想要開拓其他海外市場,需要車企研製適用性更強的混合動力車型。但對於日本車企而言,在全球範圍內,目前依然沒有能夠取代美國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