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研究發現,減輕肥胖的嚴重程度並縮短其持續時間,對於保持大腦健康至關重要。理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肥胖會影響大腦和認知健康,但現有研究大多依賴橫斷面樣本作分析,難以區分慢性肥胖與暫時性肥胖,而目前科學界還未清楚解釋到不同程度的肥胖,是否會隨着時間對大腦的結構和功能產生不同的影響。香港理工大學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教授仇安琪遂展開相關研究,找到一套明確、漸進、且與肥胖相關的大腦退化規律,即持續肥胖可能加速大腦退化,而持續肥胖更可用作評估大腦退化的潛在生物標記。反之減輕肥胖的嚴重程度並縮短其持續時間,對於保持大腦健康至關重要。

團隊利用英國生物銀行(UK Biobank)多方面肥胖測量數據,如肥胖指標、大腦圖像及認知能力數據等,數據庫匯集了來自超過50萬名年齡40歲以上、不同種族背景的參與者。 研究人員確定了五種不同的肥胖趨勢:低穩定、中度穩定、高穩定、上升及下降。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探討了這些肥胖模式如何影響中、老年人的大腦形態、功能及認知,並深入剖析其對神經系統之長期影響。

研究發現,與低穩定群組相比,處於肥胖下降趨勢群組在大腦結構和認知表現方面,受到的不利影響最小。相較之下,上升、中度穩定與高穩定趨勢的群組,反映出與大腦結構、功能連結及認知能力的相關漸進損害。具體而言,這些不良影響出現於上升趨勢群組時,開始於前額中腦邊緣區域;在中度穩定群組,其影響範圍延伸至頂葉和顳葉區域;在高穩定群組中,最終導致大範圍的大腦異常。有關結果已於《自然心理健康》發表。

仇安琪表示:「隨着人口老化加劇,阿茲海默症、帕金遜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發病率明顯上升,而目前這些疾病尚未有根治方法。這項研究顯示,長期控制體重有助於改善大腦健康。研究團隊計劃日後融入單一細胞多體學的方法,以探索影響大腦和身體健康的生物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