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昌鴻 深圳報道)繼2018年美國挑起對華貿易戰,此次美再次採取關稅霸凌措施,中國企業已具備應對經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製造業企業和物流企業,有不少企業早前就推進了業務多元化,開拓新市場,構建更有韌性的業務體系,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

●美對華關稅高企,令中美之間正常貿易往來受到衝擊。圖為深圳鵬展國際貨代等發的空運出口商品。香港文匯報深圳傳真

受訪企業亦支持國家對美反制打出「組合拳」,捍衛國家及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香港物流商會常務副主席、港企東捷運通董事長黃鵬。香港文匯報記者李昌鴻 攝

香港物流商會常務副主席、港企東捷運通董事長黃鵬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貿易戰逼迫企業轉型和業務結構優化,進行多元化調整。東捷運通於2006年成立時,美國空運業務佔比達九成,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黃鵬便意識到美國市場的風險,隨後開始大力開拓歐洲市場及東南亞、中東、非洲、中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目前該公司美國市場業務佔比不到15%。

●業界表示歐盟、日韓及東南亞等地區的潛力不容忽視。圖為工作人員在西班牙瓜達拉哈拉市的菜鳥網絡所設立的海外倉中工作。 資料圖片
●一些企業早前就推進了業務多元化,降低對美市場依賴。圖為在第33屆華交會上,參展商(右)通過手機翻譯軟件與外國客商交流。 資料圖片

藉巴西低關稅優勢拓海外市場

從事存儲芯片業務的深圳企業江波龍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對於最近美國加徵關稅事件,公司保持着高度關注,目前生產經營秩序正常。公司於2023年已經完成對巴西子公司的收購,經過2024年的整合,巴西子公司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超過120%,並成功導入多種存儲產品,目前美國對巴西該類產品加徵關稅幅度僅為10%,且無對等關稅,公司將積極發揮巴西區域的低關稅優勢,繼續拓展有價值的海外市場。在供應端而言,公司與全球主要存儲晶圓原廠均保持着深入、悠久的合作,包括韓國、美國,以及中國國內的主要存儲晶圓原廠。總體來看,公司構建有韌性的國內海外雙循環業務體系已經初具規模,公司將以靈活、快速的不同策略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並充分利用上述獨特優勢,化挑戰為機遇,實現更好的可持續增長。

為降成本擬轉海運 在美設倉儲

主要從事跨境電商空運的深圳市鵬展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勇對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美國業務佔其公司業務比例為20%-30%,主要是空運和跨境電商小包裹,服務亞馬遜、Temu和希音電商客戶,都是圍繞衣食住行和民生的輕工業用品,包括小商品如鞋帽、家居等。這幾天公司發貨少了一些。「美國取消了跨境電商小包裹免稅政策,未來為降低成本,這些商品可能由空運轉為海運,並在美國設立倉儲。」

●深圳鵬展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勇。香港文匯報深圳傳真

張勇稱,美國發起的中美貿易戰對其自身更不利,因為美國民眾對中國商品的依賴超過中國民眾對美國商品的依賴,美國輕工業薄弱,許多民眾喜愛中國製造的高性價比產品。「當高關稅影響民眾生活後,美國民眾會通過示威、罷工等表達訴求,從而給美國政府施壓找中國談判,降低對華關稅。儘管貿易戰會讓我們業務出現損失,但非常擁護國家與美國據理力爭,捍衛國家及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冀中美雙方盡快協商解決分歧

「我們集團昨日中午舉行了緊急視頻連線會議,涵蓋美國、加拿大、澳洲、泰國、越南及內地各站點,商討應對美國對中國出口貨物加徵高額關稅帶來的業務挑戰。」深圳市中進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唐毅8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訪問時表示,不少客戶對美出口按下暫停鍵。美國加徵關稅已超出理性貿易範圍,等後續消息再定。唐毅介紹,美國物流貨代業務在其公司整體業務中佔比30%-40%,主要通過海運,將中國出口企業的服裝、傢具、衞浴、家居、電子等產品交貨到美國客戶手中,「高峰期一個月有700-800個標準貨櫃出口美國,如今業務減少了近七成。絕大多數訂單都取消了,目前還運往美國的貨櫃訂單多是加稅目錄之外的產品,如宗教祭祀用品等,數量很少。」唐毅表示,中國出口商和美國進口商都在觀望,希望中美雙方盡快協商解決分歧。

●深圳中進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唐毅。香港文匯報深圳傳真

物流及出口企業應對之策

▶暫停美國市場發貨,觀望後續政策走向

▶業務多元化開拓非美市場

▶電商商品由空運改為海運,並在美國設立倉儲

▶美國對南美關稅低,芯片企業利用巴西對美出口

▶聘請專業團隊研究美國《協調關稅表》(HTS),尋找合規避稅可能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昌鴻

跨境電商:美市場非唯一出路

美中電商貿易協會創會會長謝建華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發起的貿易戰對中美雙方貿易均帶來很大的傷害。美國取消了小包裹免稅政策,將對中國跨境電商企業帶來很大的衝擊,為此,企業業務多元化市場布局是當務之急。

●美中電商貿易協會創會會長謝建華。香港文匯報記者李昌鴻 攝

歐盟日韓等地區潛力不容忽視

謝建華說,美國市場固然重要,但並非唯一出路。歐盟、日韓及東南亞等地區的潛力不容忽視。歐盟市場對中國商品的需求持續增長,2024年中國為歐盟最大的進口來源地,佔歐盟外進口總額的21.3%;東南亞因人口紅利和電商滲透率快速提升,也成為中國出口的新增長點。企業可以借助現有平台如亞馬遜歐洲站、Lazada,或通過自營電商平台深耕這些市場。「雖然開拓新市場需要時間和資金投入,但長遠來看,這不僅能分散風險,還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回報。即便初期利潤微薄,也比將雞蛋全放在美國這個日益不穩定的籃子裏更為穩妥。」

在謝建華看來,電商企業優化供應鏈和產品結構是應對成本壓力的關鍵。關稅直接推高出口成本,但企業可以通過調整供應鏈來減輕負擔。例如,將生產環節轉移至關稅較低的東南亞國家。儘管此次也被徵高關稅,東南亞一些國家已開始與美國談判,尋求豁免或降低稅率。同時,區域內國家在加速出口市場多元化,例如加強與歐盟、印度和中東的貿易聯繫,以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低毛利商品是跨境電商的傳統主力,但抗風險能力弱,不如將貿易轉向高附加值品類,如智能硬件、健康護理產品或可持續消費品。這些品類不僅利潤空間更大,還能迎合歐美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品質需求。」謝建華認為,雖然轉型初期面臨研發和營銷成本增加的問題,但只要找準定位,就能在競爭中佔據先機。

靈活運用政策 尋合規避稅可能

電商企業靈活運用合規與政策工具也能為企業爭取喘息空間。例如,部分商品可能通過申請豁免或調整稅號降低稅率負擔,企業可以聘請專業團隊研究美國《協調關稅表》(HTS),尋找合規避稅的可能。謝建華稱,他在美國洛杉磯、紐約和芝加哥等多個城市共租有16萬平米的倉儲,支持中國跨境電商開拓美國市場,目前其倉儲中的存貨供應可以持續到今年聖誕節,因此,今年許多有存貨的電商受到衝擊暫時還不大。

中企教科書式反擊:「關稅你加,漲價我說了算」

(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在美國宣布加徵34%所謂「對等關稅」後,在中國內蒙古有家叫金河生物的小廠硬剛美國加稅:關稅你加,漲價我說了算!上演了一个教科書式關稅反擊。

就在白宮宣布加稅當晚,內蒙古金河生物連夜發公告官宣漲價,現貨漲價,並通過美國子公司法瑪威直營跳過中間商賺差價,把加徵關稅成本100%轉嫁給美國農場主,更直言要爭取更大盈利空間。此後這家A股上市公司連續多日逆勢漲停。

金河生物的主要產品金黴素,是一種獸用抗生素,不僅能防豬瘟,還能讓豬「少吃飯、多長肉」,美國畜牧業每年需求高達5萬噸,全球90%產能在中國手裏,美國本土幾乎沒有相關工廠,全部依賴進口。這邊美國對其他國家關稅加徵,那邊直接戳中其養殖業命門,要麼高價買,要麼沒藥餵豬。

全鏈條自主可控 技術研發能力強

而金河生物在全球相關市場上獨佔半壁江山,1994年就拿到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證,與嘉吉、泰森等美國巨頭訂單深度綁定30年。近年,通過智能化工廠,金河生物的生產成本一降再降,2024年新建的6萬噸生產線成本又直降15%。從產業鏈布局看,從玉米深加工到發酵罐,實現全鏈條自主可控。有網友調侃說,金河生物的玉米是內蒙古種的,發酵罐是自己焊的,美國加關稅關它什麼事?

讓金河生物關稅反擊更有底氣的,更在於它的技術和研發能力。別看只是一種被廣泛使用的獸藥,生產技術門檻並不低。據業內人士介紹,生產獸藥的菌種選育需要歷經30代,發酵效率差1%就可能虧到破產,金河生物的菌種效率全球業內領先。

相關報道:

國家隊出錢出力堅定撐股市 中國版「平準基金」成形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