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飛
朋友聚會,家庭聚餐,減肥是個經久不息的公共話題。在這個話題上,很少人會對自己的體重表示滿意。尤其是女性,無論個人身形如何,身心時刻都保持在減肥路上。這與女性對自身的要求有關,更與社會塑造的女性審美要求有關。體重管理說到底還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多胖才算胖,又不吃你家大米。不過,不得不承認,社會對肥胖的歧視無處不在。在職場,會被有意無意與懶惰和缺乏自制力掛鈎。在校園,會成為被嘲笑和欺凌的對象。在顏值即正義的公共討論話題區,以瘦為美的默認法則,常常都是加劇個人容貌焦慮的首席元兇。
在今年全國兩會民生主題記者會上,國家衞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說︰「要持續推進『體重管理年』行動,政府、行業、單位、個人4個方面落實責任,做好體重管理。」網友詼諧地將之形象地描繪成一句「國家喊你減肥了!」隨後,內地知名醫生張文宏在人民大會堂被一群記者追訪時,指着TVB的一位男記者說︰「你的肚子就是我們要管理的目標。」再度讓國家喊你減肥的話題,攀上社交媒體熱搜榜。
減肥從私人話題上升到國家行動,社會醫療資源承擔的壓力可見一斑。在這一點上,中國常常被拿來和美國做比較。調查顯示,美國成年人(15歲以上)肥胖率高達38.2%,是全球最胖國家,擁有一米寬屁股的人在街頭似乎隨處可見。論基因,美國人確實比東方人身形健碩龐大,但真正導致美國人愈來愈胖的原因,卻可能是關稅保護。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玉米生產國和消費國,其玉米產量佔全球總產量的43%,加工玉米產生的高果糖玉米糖漿,被用作甜味劑,廣泛添加在各種烘焙食品、碳酸飲料乃至各種形態的調味品中。美國的玉米加工業者從行業利益保護出發,堅持要求進口蔗糖必須徵收關稅。食品生產商為了降低成本,亦優先選擇本國生產的高果糖玉米糖漿。利益驅動,玉米種植面積和產量不斷擴大,大量被生產出的高果糖玉米糖漿,也大劑量的源源不斷地進入到各種的日常食品之中。
甜食的誘惑,並不是大部分人所能抵禦的。於是,從1980年開始,在低廉高果糖玉米糖漿的召喚下,更多更甜的可樂、更多更甜的漢堡、披薩(Pizza)、甜甜圈,加量不加價地改變了普通美國人的飲食習慣。當肥胖率逐年飆升,開始引發公眾警覺時,披着科學研究外衣實則服務於資本的各類研究,則如影隨形不厭其煩,圍繞肥胖在學術期刊、大眾媒體上引導和塑造輿論,從而讓肥胖是缺乏運動、自制力不足等自省式單項認知,四處瀰漫,既模糊了普通人的視野,又掩蓋了縱使愈來愈多人墮入肥胖陷阱的幕後推手。
資本逐利的天然屬性,在不被維護公眾利益的道德和輿論所有效制衡時,肆無忌憚的貪婪踐踏一切。在食品加工環節,用過度加工和包裝的食物,刺激和迎合你的慾望,讓你變肥變胖。在減肥環節,通過減肥藥物和減肥器械的銷售,引誘你再次打開錢包。當你終於因為肥胖諸病纏身時,藥物治療衍生出的新產業,又是一條極具盈利能力的產業鏈。
眼下,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在高築的關稅孤島,看似攪亂了全世界的貿易秩序,待暫時的慌亂局面穩住後,這枚逐利的迴旋鏢,大概率擊中的仍是美國普通民眾的生活成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