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副校長鄭躍表示,中山大學攜手香港開啟協同科研創新的新模式。敖敏輝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敖敏輝 廣州報道)8日,由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下稱國創會)、粵港澳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主辦的「灣區科技創新對話」活動在廣州舉行,中山大學副校長鄭躍在大會上表示,學校高度重視人工智能學科發展,目前70個學院、10家附屬醫院當中,有一半是人工智能和應用數學與產業結合的學科群體。在大灣區合作方面,中山大學香港高等研究院已經成立,很快將開展跨境辦學,為內地和香港培養所需人才。

鄭躍在大會上作主旨演講時介紹,中山大學作為大灣區內的核心高校,立足 「四個面向」,構建了「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的全鏈條創新體系。培養的學生當中,80%留在了粵港澳大灣區。

近年來,中山大學尤其重視人工智能學科發展,廣州、珠海、深圳三個校區都布局了人工智能學科和學院,聚集了許多學院和師生共同建設大人工智能學科群的教育和科技發展體系。學校還聚焦人工智能前沿探索及產業應用領域,布局了非常多重大科技平台,已建設的相關國家級平台目前有5個、省部級平台20多個。

他提到,依託新設立的粵港澳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中山大學以數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為核心,緊密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海洋科學、醫療健康、低空經濟、智能製造等灣區重點產業需求,深入開展基礎理論與應用研究。

與此同時,中山大學還在香港建設中山大學香港高等研究院,成為內地高校在香港建設的首個綜合性研究機構。鄭躍表示,這個研究機構在按照香港當地的法律建設的基礎上,很快會開展跨境辦學,開啟協同科研創新新模式,並為內地和香港培養需要的人才。

據悉,根據計劃,中山大學將參照國際一流高校在香港辦學的模式,依據相關規定申請在港開展教育。中山大學香港高等研究院將融合內地和香港的課程體系,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其中博士生培養將率先啟動。

「在中山大學,既有基礎研究的突破,有人工智能研究的主題,還可以看到人工智能面向未來應用產業發展的學科群體,形成了人工智能和AI+非常好的土壤,更好地賦能於大灣區的產業。」鄭躍說。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