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胡永愛)「多少錢」「怎麼賣」「可以便宜點嗎」——這是來自意大利的Luca Baroli在華強北做義工期間學會的中文,也是幫助其他外國人最實用的日常用語。Luca Baroli來深圳已有5年,另一名外籍義工Ibrahim Traore來自布基納法索,來深圳工作和生活4年。目前,兩人在小學從事外教相關工作。

外籍志願者Luca Baroli(左)與Ibrahim Traore(右)在幫助華強北中的消費者。胡永愛攝

「華強北太大了,很多外國人第一次來,不知道該去哪裏最快買到合適的產品;在了解產品或者詢價時,也可能存在溝通不順暢的問題。」Luca Baroli表示,幫忙指路、翻譯等是他們服務的主要事項。華強北素有「中國電子第一街」美譽。其電子產業進出口輻射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日均接待海外客商7000多人次,主要來自歐美、東南亞、中東等地。

外籍志願者Luca Baroli(中)與Ibrahim Traore(右)在華強北電子世界。胡永愛攝

最近,Ibrahim Traore就幫助一名德國人順利完成了藍牙耳機的選品工作。「他當時有點着急,剛好我也會一些德語,幫上了忙。如果這次的選品在德國受歡迎,他會再來華強北,下一個大單。」Ibrahim Traore說,兩人也互留了聯繫方式,約好下次一起遊深圳。

當被問及對華強北乃至福田的印象,Ibrahim Traore表示「完美」,Luca Baroli則用「創新」來形容。Ibrahim Traore補充,他也被華強北的創新氛圍所感染,未來,他也期盼着開啟自己的小小創業計劃。

Luca Baroli(右)正在和華強北商家了解電子產品。胡永愛攝
責任編輯: 何雪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