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香港要發揮基礎學科研發優勢、科技集群區域優勢、「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加強自身實力建設,對接國家戰略,堅定走好融入國家高質量發展的路。他們建議深化兩地科研合作機制,除了協同創新,更要共同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科技人才。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冼漢廸表示,從創科角度來看,香港必須將自身科研優勢與國家戰略需求相結合,香港有5所全球百強大學和廣深港科技集群全球第二排名等優勢,同時在國際化和專業服務優勢方面,香港的角色已超越了資金與信息的橋樑,要進一步升級為「技術轉化樞紐」和「標準制定平台」。

他認為香港應持續推進制度突破,包括科研要素的自由流動、灣區標準的互認互通,以及跨境科研合作的便利化措施,同時是要深化科研合作機制,促進香港與內地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的協同創新,共同攻克關鍵技術難題,如建立聯合實驗室、共享科研資源、開展聯合項目等,也要促進兩地青年科技人才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培養科技人才。

以香港經驗打開新局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朱立威形容,香港歷來是在識變、應變、求變中走過來的,在變局中打開新局、在變數中實現着數,就是典型的香港經驗。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開拓包括中東、東盟、中亞等新市場,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建設,鞏固提升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地位。目前,他在地區上積極配合香港特區政府推動支持南區發展遊艇旅遊,致力加強大灣區高質量旅遊發展,推動建設粵港澳遊艇自由港。

創新融資扶助「專精特新」企業成長

全國政協委員吳傑莊表示,香港的獨特優勢在於其國際化的市場環境、健全的法治體系及自由的資金流動,這些條件使其成為連接內地與全球Web3及數字經濟的重要橋樑。近年來,香港特區政府積極完善虛擬資產及Web3相關法律框架,並正全力探索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特別是現實資產代幣化(如房地產、債券、知識產權等),以創新的融資模式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的「專精特新」企業成長。

他認為這些中小企業在高端製造、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領域具有核心競爭力,而數字化金融工具可以幫助它們更高效地對接國際資本市場,加速全球化布局。他希望推動跨境數據流動和金融互聯互通,相信香港將進一步深化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合作,例如聯動深圳的前海、河套科技創新區,以及廣州的南沙自貿區,共同構建數字金融生態圈,助力國家高質量發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 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