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雄 西貢區議員 大灣區青年業界協會副會長

近年特區政府積極發展地區經濟,積極貫徹「無處不旅遊」理念。西貢一向多自然景觀,被譽為「香港後花園」。近期,萬宜水庫東壩因在「小紅書」上爆紅,吸引大批遊客蜂擁而至,入東壩的行山客,由平時周末假期每日約幾百人,升至約2,000人。有內地網民反映,坐車入東壩已大塞車,不單要提早下車步行至目的地,在黃昏時間,小巴站仍然大排長龍,要等數小時才能登車返回市區。筆者認為,西貢自然景觀「出圈」廣受旅客歡迎是可喜現象,可惜交通配套不足,且欠缺人流管制措施,應及時「查漏補缺」,提升旅客體驗感。

增加交通班次 緩解人流壓力

目前從北潭涌往萬宜水庫東壩只有9A小巴線及的士兩種公共交通工具。小巴只於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運行,20分鐘一班車,每班車只能乘搭約19位乘客,其中由萬宜水庫東壩開出的小巴最遲服務時間為晚上六點半;換言之,如果沒趕上末班小巴的話,只能選擇乘搭的士或徒步走到北潭涌。從路況來看,出入東壩的萬宜路路面狹窄、多彎、多斜,很多路段甚至只能單線雙程行車,難以負荷日益增長的客流量,特區政府有需要盡快審視現狀,作出適度調整。

短期方面,運輸署應研究將9A小巴線的服務擴展至平日,使遊客平日也可進東壩郊遊,並透過手機應用程式為旅客提供實時交通資訊。至於為免的士太多出現爭路情況,署方也可在部分關鍵路段安裝智能科技偵測車流的儀器,再善用大數據,按照路面車流負荷情況進行交通管制。此外,特區政府也可參考內地部分景點安排,設立專門的旅遊巴並讓旅客提早預約,除了可以預算人數,每次也能接送更多旅客前往,避免太多車輛佔用道路。

以長遠眼光為地區旅遊提質

中期方面,開發水上交通路線是可行方案。近日已有聲音建議設立快艇航線往返浪茄和西貢碼頭,航程約20分鐘。特區政府可研究設立價錢合宜的公共水上交通路線,協調成立網上預售票系統平台讓乘客購買船票。此舉不單能疏導陸路交通,也可使旅客在航程中看到破邊洲美景,有更豐富的旅途感受。

長遠來說,部分道路和陸路基建也需配合改善。有業界人士曾指出,西壩至東壩的部分路段太爛、太窄,部分壆位設計太高,令經驗不足的司機駕車前往時容易出現爆胎、「晾住」車底的情況。特區政府可考慮檢視有關路段的設計,即使把路面由單線變成雙線有技術困難,也可增設更多避車處、降低路壆高度。當然,為了保護這個世界地質公園的天然面貌和減少碳排放,特區政府也可考慮日後合適時候推動只限電動車等綠色交通工具出入東壩,以達至旅遊與保育平衡的效果。

除了以上的短、中、長期建議外,運輸署在打擊「黑的」問題上也不能手軟。有市民曾反映,東壩到北潭涌大約10公里的路程,竟有「黑的」叫價近500元,更有旅客曾因趕時間而無奈選搭,這種宰客行為會嚴重影響香港旅遊形象和遊客體驗。

特區政府在研究各類建議外,也應該加強對遊客及行山人士的支援,包括提供景點注意事項、公共交通資訊及更清晰的路面指示。隨着去年年底「一簽多行」政策擴至深圳戶籍及居住證持有人,內地旅客來港勢頭暢旺,這正是振興地區旅遊的好時機,特區政府應該要好好把握。西貢區議會正加緊宣傳,籌備拍攝更多西貢旅遊影片,與不同網紅合作推廣西貢深度遊,鼓勵旅客在欣賞自然美景後到西貢市中心消費,希望做到旺丁又旺財,進一步推動地區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