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西城
室外不冷不熱,室內並不暖如春,天氣有點兒怪。一班電影圈朋友圍坐品茗,說起許鞍華(阿Ann)。有人忽然問︰「沈西城,你可認識許鞍華?」(當然認識)又跟着問︰「相熟嗎?」那談不上。許鞍華是新浪潮電影先鋒,處女作《瘋劫》當年被譽為新浪潮第一炮,影評家均予以好評。數年後,重看,似覺過譽。劇情結構未見緊湊,最糟的是電影放了一大半,觀眾還搞不清楚是什麼一回事?同時,三角關係也糾纏不清,令人費解,有混淆的感覺。故作神秘,收不到預期效果。當年尚可以新浪潮這塊招牌,吸引觀眾,如今怕就不管用矣!真確一點說,《瘋劫》是許鞍華第一部執導的電影,成績如今看來,不過不失,擅長捕捉人物的感覺、着重渲染懷舊氣氛,無可置疑對電影的感染力確有一定幫助,卻非仙丹妙藥,可以起死回生。《傾城之戀》的失敗,就是最好的明證。許鞍華最為人議論的電影,應該是《投奔怒海》《胡越的故事》,這兩部電影成績如何,姑且不論,許鞍華對電影的誠意與執着,卻是毋庸置疑的。
許鞍華有別於一般女導演,不甘囿於傳統的文藝愛情電影裏,像《心動》一類的電影,她絕不會拍,胸襟大,氣魄壯,她的愛情電影要襯以大時代背景,《傾城之戀》是寫香港淪陷;《胡越的故事》講述越南戰火。她曾說過︰「只有大時代,才能產生真摯的愛情。」
許多人不知道許鞍華是中日混血兒,母親是日本人,胖嘟嘟,和善可親,跟阿Ann是同一個模子,從不干涉女兒的工作,任由發揮。阿Ann不愛漂亮,衣着樸素,不買華服、化妝品,甚至信用卡也不多用,三四年拍一部戲,也餓她不死。數十年不變,喜歡在藝術電影裏徘徊不去。這十多年來拍了《天水圍的日與夜》《桃姐》《黃金時代》,尤以《黃金時代》最為人所議論。
《黃金時代》描述蕭紅的一生悲慘遭遇。蕭紅是五四時代的女作家,一生受男人折磨播弄,命短,死時年僅31歲。有人讚譽蕭紅乃傑出的女作家,我並不同意,她絕對比不上張愛玲和蘇青。許鞍華拍《黃金時代》,資料仲做得詳盡,拍攝手法精緻,只是對文學的了解不夠深邃,有佳句而無佳篇,有形乏神。有影評家說︰「許鞍華最擅長拍攝社會寫實電影,像《桃姐》《天水圍的日與夜》《男人四十》,情理交融,允是佳作。」可阿Ann偏偏不聽,其奈之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