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藝壇翹首以待的2025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Art Basel Hong Kong)首日即掀熱潮,240間來自42個國家及地區的頂尖藝廊齊聚維港之畔,其中有23間藝廊首次參展,展場內人潮湧動,交易洽詢聲不絕於耳。在香港這樣一個國際藝術交流對話平台上,豐富的參展藝廊和展品,折射出展會在選件上的全球多樣性和區域代表性。參展藝廊中超過半數來自亞太地區,不僅看到東南亞藝術家的充分呈現,亦可見到不少非洲藝廊參展,更有首間科索沃畫廊來港展售。規模的突破與首日暢旺的人流,呼應為期一周的場內外公眾項目,都可看見香港作為國際文化樞紐的核心作用日益彰顯,現在就與我們一同解鎖展會精選亮點!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夢薇、雨竹、小凡、丁寧
踏入香港會展中心展覽廳,數字藝術的LED光影與傳統水墨的絹帛肌理在空間中交錯,恰似香港藝術市場的現實寫照——東西方語彙在此激烈碰撞又悄然交融。作為香港最具規模的國際藝術展覽,今年展會繼續分為「藝廊薈萃」、「亞洲視野」、「藝術探新」、「光映現場」、「藝聚空間」及「策展角落」六個展區,展出來自亞洲及其他地區頂尖藝廊帶來的傑作,透過資深及新晉藝術家的作品,展現亞太區內的多元藝術創作,以及全球藝術視野。據香港文匯報記者在巴塞爾藝術展首日所見,現場人流如織,展位間不時可見藏家駐足討論。
23間國際藝廊趁勢開拓亞洲市場
今屆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的視野不僅限於亞洲,今年還有23間全新國際藝廊加入。本屆展會有多家非洲藝廊參與,南非開普敦的blank projects畫廊就是首次參加香港展會,畫廊主理人Jonathan Garnham亦是首次來到亞洲大陸,他分享,畫廊曾專注於歐美市場,本次則希望以香港為橋樑,提升藝術家作品的曝光度、結識新藏家、開拓亞洲市場。展會剛進行一天,畫廊已開始受到關注。畫廊今次呈現了南非藝術家Igshaan Adams以珠子打造的編織作品,更有一件雕塑是藝術家前幾日來港後用時一天創作。Jonathan表示,香港作為他來到亞洲的首站,給了他不小的震撼,他也在找機會探索這座城市的種種。
香港展會帶歐美客走進中國
今年是香港藝倡畫廊連續第13年參加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2023年11月,藝倡畫廊紐約空間開幕,為該畫廊自1981年以來在香港外開設的第一家分部。藝倡畫廊紐約總監陳兆倫表示,他觀察到今年的氣氛非常好,讓他看到很多興奮點,「我知道今年有更多人從美國過來,那是我們畫廊的分部所在。他們都說他們今年會來香港巴塞爾,我看到了他們。」陳兆倫對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表示認同:「香港一直是人們喜歡見面、做生意和吃飯的地方。我仍然覺得香港是世界其他地區作為通往中國的門戶的地方,這沒有改變過。」他表示,今年有很多來自世界其他地區的人,主要是美國和歐洲,「他們正在回到香港,並且他們很高興能回來。我認為香港會持續保持它的優勢。」陳兆倫表示,對他們畫廊來說,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是今年最重要的藝博會。
11家台灣藝廊參展規模空前
本次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吸引了11家台灣藝廊參與,為歷來之最。大未來林舍畫廊台北負責人林岱蔚表示,從第一屆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開始,他們每年都來前來參加。林岱蔚表示「香港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是連接東南亞東北亞和中國大陸之間的樞紐,而且擁有『免稅』的政策優勢。」林岱蔚介紹:「我們對文化的思考是我們畫廊的傳統優勢,一直以來我們都以呈現現代性作品為主,但今年我們將帶來更多展示文化性思維的當代藝術家作品,探討藝術家們在很熟悉自身文化的情況下是否還能帶來新『創意』。」另外林岱蔚透露,目前的詢問度以及客人預訂的情況都很令人滿意,他們非常期待今年的交易結果。
索卡藝術創辦人蕭富元則表示:「香港是一個非常國際化的城市。」他感受到現場非常熱烈的氣氛。蕭富元稱現在的世界雖然越來越多元化,但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區域性」,這與每個地區的民眾對文化的理解和當地經濟政治歷史,以及自身接受的教育因素有關,然而,藝術家可以通過多去不同地域辦展覽,讓更多的觀眾理解自身的文化,讓自己的作品更加走向世界。而香港因為優越的國際化視野,將成為藝術家們辦展非常重要的一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