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前,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下簡稱:香港故宮館)特別展覽「流動的盛宴─中國飲食文化」開幕,展覽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下簡稱:北京故宮)聯合主辦。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王躍工訪港,並在開幕儀式前與香港故宮館副館長王伊悠博士進行傳媒問答,分別分享了北京故宮與香港故宮的合作及今次展覽的幕後故事。●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小凡
談及今次兩地故宮合作展覽「流動的盛宴──中國飲食文化」,王躍工稱,飲食是極具全人類共性的主題,「民以食為天」,易引發大家共鳴。此次與香港故宮合作辦展,也是看中香港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地位,希望通過與香港故宮及其他機構的合作,將故宮所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與香港及世界各地的文化相互交流鑒賞,發揮香港作為國際文化交流橋樑的作用。
王伊悠補充道,展覽不僅講述飲食文化,更涉及中國文化空間的流動性,以及中外飲食文化的交流,籌備時間長達兩年多。展覽中的文物不僅來自故宮,還有香港其他博物館以及歐美博物館的藏品,體現了文化交流的多元性。對於國際博物館藏品的借展,王伊悠表示,此次展覽中來自大英博物館等歐美博物館的藏品,主要是對故宮藏品的互補,如展現唐代中國與西亞、中亞文化交流的展品。故宮博物院與這些博物館有着專業友好的合作關係,基於相互信任與支持,未來也將繼續保持合作。
共探文創IP未來
2023年7月,北京故宮博物院開設了「故宮文創香港空間」,王躍工介紹道,這是故宮博物院內首個以地域命名的文創文化空間,「是故宮所代表的內地與香港交流的橋樑」。空間內結合了香港本土特色元素,如與金庸漫畫作者合作、展示香港紀律部隊文創等,形成了兼具故宮傳統文化特色與香港本土文化特色的文創空間,深受訪客喜愛。
王躍工表示,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故宮文創香港空間」接待了數百萬觀眾,其中青年觀眾佔多數,這符合了當初建立此空間的初衷:「讓年輕人通過這個面積小但富有特色的空間,知道香港與內地的緊密聯繫,更可以知道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相互交融的特性」。他還表示,未來,故宮博物院將繼續拓展與香港更多機構的合作,考慮融合非遺、綠色環保等元素,將該空間打造得更加豐富多彩,讓更多人在北京故宮看到香港文化。
對於香港創意產業的發展,王躍工建議要「守正創新」,在充分挖掘香港本土文化價值的基礎上,結合香港國際化大都市的背景、時尚設計之都的優勢以及科技與文化結合的趨勢,打造具有香港特色的文創IP。故宮博物院也希望與香港相關機構攜手合作,共同推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走向海外。
香港故宮館將推出數字展覽
香港故宮自2022年成立以來,與故宮博物院一直保持長期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王伊悠以去年12月的「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十七、十八世紀中法文化交流」展覽為例,指它以故宮文物與法國凡爾賽宮文物的角度展現了中法文化交流。今年1月開展的「修明武備──故宮博物院藏清代軍事文物」亦是受到歡迎的軍事主題展覽。在展覽合作中,香港故宮館團隊運用了高科技手段,如影像技術、投影技術、動畫技術等,將文物背後的故事以更生動的方式呈現給觀眾,增強了展覽的體驗感與參與感。
談及未來合作計劃時,王伊悠透露,今年除了「流動的盛宴」展覽外,還將與故宮博物院數字與信息部合作推出一個創造性的數字沉浸式體驗展,她形容這是一場「沒有文物」的展覽,因為展廳內不會展出實體文物,而是將文物加工成數字資料後進行演繹。此外,故宮博物院與香港故宮的展覽將不斷更新,每三個月或六個月更新一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