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前,一架「絕密戰機」在某試飛場一飛沖天,讓中國戰鬥機實現從引進、仿製到自主研製的跨越式發展。這就是中國第一款自主研製的第三代戰鬥機殲-10。有國產「爭氣機」之稱的殲-10的誕生,極大縮小了中國與航空強國在戰鬥機領域的差距,標誌着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能夠研發第三代戰鬥機的國家。昨日正是殲-10首飛27周年紀念日。如今,這架國產「爭氣機」已進化為「空中多面手」,專家指出,殲-10成系列化發展,在中國空軍建設的洪流中發揮中堅力量,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國戰機27年間不斷迭代升級,顯示中國航空工業跨越式發展成就,背後是中國科技、國防、經濟實力的躍升。 ●香港文匯報記者 葛沖 北京報道

據央視報道,1998年3月23日,殲-10在中國某試飛場成功首飛,其後幾年間,從交付空軍部隊領先試用,到成建制裝備部隊,殲-10不斷升級,逐漸成為空軍的重要力量。

據介紹,殲-10作戰半徑大,起降距離短,攻擊能力強,綜合作戰效能達到國際同類戰鬥機先進水平。2008年11月,殲-10首次亮相珠海航展。連續大坡度盤旋、垂直爬升接「眼鏡蛇機動」、低空高速通場等動作,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航空工業的跨越式發展。

最新改進型劍指全域

殲-10戰機研製成功後,中國還陸續研製了雙座型的殲-10S,以及殲-10ABC等改進型,其中殲-10B的改進最為明顯,採用了泵式進氣道、升級為先進的相控陣雷達、全面升級航電系統,增加了空中打擊的突然性和隱蔽性。安裝推力矢量發動機的殲-10B推力矢量型,更是讓殲-10輕鬆駕馭赫伯斯特機動、落葉飄、眼鏡蛇等過失速機動飛行動作,具有優異的飛行性能。

近日,中國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在雲貴高原組織殲-10C戰機開展空戰對抗訓練。此前,內地媒體曾多次報道指殲-10C已形成全疆域、全時域作戰能力,具備中近距制空,對地面、海面目標精確打擊能力。軍事專家張學峰在央視節目中介紹,殲-10C是在殲-10B的基礎上,對航電系統進行了進一步的升級的改進型,達到了同時代戰鬥機的先進水平。

夥殲16殲20組「三劍客」

殲-10系列戰鬥機,可以說是空中的多面手,既可以和對手空戰,又能夠打擊地面海面目標,還能夠執行壓制敵方防空的任務。據介紹,殲-10系列的最新型號殲-10C和殲-16、殲-20同屬空軍戰鬥機的三劍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殲-10研製成功之後,讓空軍部隊能夠大量裝備國產先進戰鬥機,實現自主可控,極大緩解了國防安全壓力,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空中力量對比,今天的殲-10系列仍然不斷發展,奮飛在演訓一線。

專家解碼「中國速度」

軍事專家宋忠平向香港文匯報指出,短短27年時間,殲-10已經成為中國上上一代的戰機,而我們的殲-20,甚至傳言六代機都已經出來了,這說明中國的戰機發展的速度相當之快。戰機一般是10年到15年一個代次,現在中國在27年間已經發展出多個代次、多個批次,而且還在不斷地改進和發展,這說明中國航空工業在跨越式地飛速發展,而這背後是科技能力和經濟能力的不斷提升和大幅進步。

去年底,在第十五屆中國航展上,中國中型隱形多用途戰鬥機殲-35A首次公開展出,這意味着中國空軍將同時擁有殲-20和殲-35A兩款隱形戰鬥機。殲-35A戰鬥機融入了中國對未來空戰新的理解,融入了戰鬥機設計的新理念,採用了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在很多性能上,特別是隱形性能上有了新的提高。

張學峰指出,殲-10與雙發重型戰鬥機殲-11,形成重型機和中型機的搭配,是本世紀以來,中國空軍的主戰機型。而殲-20讓中國空軍、中國的航空工業,真正站到了和世界航空強國同台競技的高度,中國的戰鬥機設計進入到自由王國,為今後的趕超奠定了堅實基礎。而隨着殲-35戰鬥機的公開,中國空軍也將成為世界上第二支裝備兩型隱形戰鬥機的軍隊,人們有理由相信,中國戰鬥機的未來會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