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故鄉情。作者供圖

潘明珠

「3歲到80多歲的父老鄉親們都回鄉來呀,大家如約而至,筵開百席,圍桌聯歡,把酒話舊,這個春節多熱鬧啊!」

春節過後,我家年紀老邁的母親,每見親友,都把我們開平柳沖鄉下的大事—春節海內外僑胞回鄉大聯歡,當天的熱鬧情形,如數家珍地重述一遍。母親又說,誰家誰人為振興家鄉捐款多少,她自己也不甘後人,多次吩咐我以微信捐款。母親想起三數十年前,因家鄉的壯丁都到城市幹活賺錢,鄉下的田地缺人耕種,幾乎都要荒廢了,村裏只剩下老弱婦孺,很是荒涼,深感難過。

今年春節,眾同鄉姐妹不忘初心,發起十年後鄉里再聚首,舉辦「不忘故鄉情,牢記父母恩」之回鄉下娘家大聯歡家國情活動,想不到在一呼百應下,我兒時玩伴阿柳,早年遠嫁英倫,亦帶着她年老的母親,華僑丈夫和子女回鄉哩。她說︰「耀叔最關心鄉里及仁愛慷慨,數十年來從香港多次匯款修橋建路及助學,大家以他為榮……」耀叔,就是我家英年仙逝的好父親,可惜他看不到自己的影響力,鄉里仰望我父,以他為榜樣。

阿柳和僑胞們終於重踏家鄉故土,兒時鄉里姐妹重聚碰頭,大家傾訴不停,分享對家鄉的愛和想念。珍表妹從倫敦回來,見內地城市發展先進,一片繁華,希望我們開平鄉親也努力振興自己家鄉。如今開平居社環境均有大改善,道路修建得四通八達,田邊架設有路燈,電力、自來水等配套亦齊備,已非昔日沙塵滾滾的窮鄉僻壤。她們都說會呼籲海外僑胞多些回鄉振興開平,令本村更有人氣有前途,成為美好的宜居地。

我想起去年,於貴州訪問過的百孚集團吳劍平會長,他是個實幹型的企業家,短短6年間,把其公司打造成集康養旅居、生態餐飲、中醫藥康養、非遺傳承於一體之大健康融合產業 。

他是農民之子,心繫農村,一心想幫助農民脫貧及做多些鄉村振興的事業。吳會長強調他事業初心,非為賺錢,而是為社會及民眾做有意義的事。我跟姐妹們分享吳劍平的鄉村振興故事,大家都很受鼓舞,希望推動有心人為家鄉建設多做實幹的事,並相約回鄉下,說娘家大聯歡每年要續辦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