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分裂國家法》實施20周年座談會14日在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趙樂際在講話中指出,20年來,我們全面實施《反分裂國家法》,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進一步豐富完善「以法懲獨」的制度體系,堅決開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鬥爭,持續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有力維護一個中國原則,推動反「獨」促統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和成效。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張文生教授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以法懲獨」的制度體系不僅體現了我們的法治精神,也表明了我們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的意志堅如磐石,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能力堅不可摧,反對「台獨」分裂和外來干涉的行動堅決有力,是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現實性的考慮。
相關法律制度建設方面會更完善
張文生分析,「依法懲獨」,勿謂言之不預也。自今年全國兩會以來,關於反「獨」促統、促進祖國統一的呼聲不斷高漲。中共中央推進祖國統一的主動性越來越強,態度越來越明確,對「台獨」的懲治措施越來越具體。「以法懲獨」的制度體系,既包括對從事「台獨」分裂活動的組織、骨幹分子、一般人員如何進行分類懲戒,也包括如何在法律制度的體系內加以落實,這是非常現實的。
張文生表示,「台獨」沒有出路。去年6月,《關於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簡稱「22條意見」)發布。「22條意見」對「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依法懲處措施,體現了鮮明的系統性、全面性、嚴厲性、實操性、長期性特點,是全面依法治國在推進祖國完全統一進程中的具體運用。相信未來如何懲治「台獨」分子,如何維護廣大台灣同胞的利益,大陸在相關的法律制度建設方面會更加完善,更加具有針對性。
張文生指出,這也是以法律的手段來促進和維護國家統一的重要意義。當然,《反分裂國家法》已經實施20周年,它也需要不斷發展和完善,特別是在具體的「以法懲獨」制度體系以及完善台灣同胞福祉利益方面,都應該同步推進,使反「獨」促統的法律體制更加完善,更加有力。
賴轉移焦點旨在掩蓋執政無能事實
北京聯合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所長、台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指出,賴清德在所謂「國安高層會議」後拋出的「17項策略」,本質上是其推進「台獨」分裂的又一重大步驟,其核心目的在於強化「台獨」立場、製造兩岸對立、拉攏外部勢力介入台海局勢,同時意圖進一步妖魔化大陸,為未來的「謀獨」行動製造借口。這些策略不僅加劇兩岸緊張局勢,也嚴重損害台灣民眾的福祉,最終可能將台灣推向更加危險的境地。
朱松嶺指出,賴清德反覆炒作所謂的「北京滲透」、「間諜威脅」,企圖妖魔化大陸,以此強化島內「仇中」情緒,為自己製造合法性。他的真正目的是通過塑造「外部敵人」,轉移島內焦點,尤其是近期對台積電在美國軟硬兼施下被迫加大對美投資,加快「台積電」向「美積電」轉變,引起民眾對賴清德當局予取予求、不為台積電爭取任何合法權益的不滿,掩蓋民進黨執政無能的事實。
●香港文匯報記者 蘇榕蓉、朱燁 福州、北京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