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莊程敏)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本周二閉幕,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Alicia Garcia Herrero)在昨日發表對中國經濟分析,她指出從中國設定的GDP目標可以看出,今年中國的主要目標是確保經濟能夠抵禦特朗普政策的影響,「中國領導層已經通過兩會回應特朗普的威脅,不僅表明中國經濟不會受關稅影響的決心,以及中國減少對美國的技術依賴的決心。」

確保能抵禦特朗普政策影響

艾西亞表示,自1月20日特朗普上任以來,美國已經對中國商品加徵了20%的關稅,後續可能還會推出其他政策向中國施壓。中國將今年GDP增長目標設定在5%左右,與去年相同,她認為有三項政策變化值得關注。第一是將官方財政赤字由GDP的3%提高到4%,創歷史新高,同時放寬貨幣政策,人行可能即將降息。中國政府可能不會推出猛烈的舉措,因為任何大規模的財政擴張都只會導致公共債務持續增加,而公共債務現在已經達到100%。

第二個變化是中國將通脹目標從3%下調至2%,表明已準備好接受通縮的壓力,因為價格下降,尤其是出口價格下降,可能有助於中國出口走出困境。第三是中國將繼續提高製造業產能,將其作為增長引擎。雖然政府增加財政赤字,但料2025年的消費趨勢不會出現大幅改善,因為勞動力市場依然疲軟、可支配收入停滯不前。因此,中國將需要更加努力地推動出口,但美元貶值和關稅上調則為出口帶來阻力。

提升技術水平減少對外依賴

她又指,中國反擊特朗普威脅的第二種方式是自力更生,特別是在關鍵技術領域提升水平,以減少對美國的依賴。中國DeepSeek在1月底的成功,推動了內地和香港股市科技股的復甦。隨着遲來的、終於有所改善的市場情緒,以及中國對技術自主的高度重視,兩會已多次討論對關鍵技術、特別是人工智能的不同類型的支持。兩會期間,內地宣布設立1萬億元人民幣的國家創投引導基金,旨在加強人工智能、量子技術、氫能和儲能等領域。另一項措施涉及放寬對IPO的限制,特別是人工智能等關鍵行業的虧損公司將被允許進入公開資本市場。

「總而言之,中國領導層已經通過『兩會』回應特朗普的威脅,不僅表明了中國經濟不會受關稅影響的決心,也表明了中國減少對美國的技術依賴的決心。」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