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早於2023年2月全面實施電話卡實名制,以減少電話滋擾,以及電騙犯罪行為。香港文匯報記者近日揭發深水埗鴨寮街有商販利用政策漏洞,使用自己及家人身份進行實名登記申請電話卡,再以高價轉售牟利。此舉有可能令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利用以他人身份登記的電話卡進行電話騙案等不法活動。特區政府有需要加強執法打擊,電訊商也要着力監管,限制或取消違規電話卡的使用,更應認真考慮修例,禁止出售、轉讓、借出已實名登記的電話卡,堵塞漏洞、遏止騙案。
現時,在電話卡實名制下,用戶須登記姓名、出生日期、香港身份證號碼及提供相關副本。不過,就算電話卡登記後,電訊商和監管機構都無法確認使用者是登記者本人,削弱了實名制的有效性。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電話卡登記數量過於寬鬆。在現時安排下,每人可向每間電訊商登記10張電話卡,而全港有29間電訊商,即每人最多可登記290張實名電話卡;公司更可向每間電訊商登記25間,最多可申請700多張電話卡。部分人或會透過申請多張電話卡後轉售,或成立空殼公司,申請大批實名電話卡,進行滋擾性傳銷或電騙等不法活動。至於取消電話登記,騰出名額再登記新電話卡,程序也是十分簡單。這些都有違電話卡實名制的初衷。
針對以上問題,特區政府有必要減少每人及每家公司可登記電話卡的數量,更要對買賣實名制電話卡行為予以制止。在現行法例下,不論是盜用他人身份使用電話卡,還是將實名登記電話轉售他人,都有可能觸犯使用虛假文書、欺詐等法例,警方和通訊事務管理局須嚴加打擊。
電訊商也應改善電話數據系統,一經識別出可疑電話卡,須限制甚至取消該電話卡使用,並考慮實際情況,定期要求電話號碼使用者核實個人信息,確保電話卡使用人是實名登記者本人。
雖然香港推行電話卡實名制,但電話騙案數目仍然高企。警方2024年共接獲9,204宗電話騙案,涉及金額達29.1億元。特區政府應密切監察,如情況屢見不鮮,未有好轉,應按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建議,修例禁止轉售電話卡,甚至將買賣他人身份電話卡的轉撥服務商、傳銷商,以及電騙罪犯等施加額外刑責,全面填補制度和法律漏洞,遏止電話詐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