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些年,傳統豫劇在年輕觀眾中熱度驟減。面對這樣的困境,成長於鄉村大舞台的老藝術家們開始不斷嘗試創新傳承。譬如,在美國百老匯舞台、荷里活杜比大劇院、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洛陽龍門古街等都有豫劇的身影。歷經轉型陣痛期後,豫劇逐漸成了新國潮。
今年年初,中國電視界戲曲欄目《梨園春》走進維也納金色大廳,身着西裝的外國演奏家和身着戲服的豫劇藝術家聯袂上演視覺盛宴,方言唱腔和小提琴聲交織迴盪在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裏,引得外國觀眾聲聲叫好。這一畫面,至今迴盪在赴現場演出的河南豫劇院名譽院長李樹建腦海中,目前豫劇在國際舞台上愈演愈廣,展現豫劇藝術的魅力。
豫劇創新傳承的載體也在變化。如今,豫劇等傳統文化備受外國年輕人青睞,互聯網平台穿戲服的「洋面孔」愈來愈多。其中,李樹建的「洋弟子」劉汴京、劉黃河等都在圈內小有名氣。在李樹建看來,豫劇傳承創新,目的只有一個,「千方百計留住觀眾,戲是唱給觀眾聽的」。 ●文︰中新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