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艾嘉與張李佳蕙共同展望機場城市的未來藍圖。視頻截圖
●張艾嘉與總製片人程十卉共談拍攝過程中的難忘點滴。
●在資深影評人登徒(左一)的主持下,張艾嘉(右二)、張李佳蕙(左二)及Phoenix在播映會後展開交流。
●張艾嘉與機管局飛行區經理Stephen在停機坪觀察飛機。視頻截圖
●Phoenix為張艾嘉介紹客運大樓巡邏團隊的工作內容。視頻截圖
●張艾嘉對深入香港國際機場內部拍攝的細節記憶猶新,亦難忘關於舊啟德機場的趣事。

香港國際機場對於港人和全世界旅客而言都不會陌生。這座連接全球約220個航點,年接待超過7,000萬旅客的國際航空樞紐,內部如何運作?不同崗位的人員每日又做着怎樣的工作?知名演員、導演、編劇張艾嘉日前受機場管理局之邀進入機場「禁區」,在6集紀錄片《這就是轉機》紀實篇中,以真實視角為觀眾揭開機場背後的神秘面紗,也與眾多可愛的工作人員展開關於旅行、工作和日常生活的真實而有趣的討論。●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岳悅

人稱「張姐」的張艾嘉是亞洲電影界中一位深具影響力的人物,50多年的演藝生涯碩果纍纍,對香港也有份特別的情感。2018年,她成為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女主角和終身成就獎得主,那時她便說:「香港有很多很可愛的地方,我很想寫香港,拍香港。」於是,當此次紀錄片主創成員在資料收集及策劃階段找到她時,她立刻向大家分享了1998年啟德機場關閉之日,她也匯入人群用相機記錄當下畫面的難忘記憶,「我非常願意讓更多人了解香港的可愛之處。」

香港機場如同親善大使

「當我接到這個項目的時候,我是很興奮的,因為我在香港住了40多年,對香港機場有一種特別的感情。藉拍攝紀錄片我可以看到機場內部的實際運作情況,機會實在太難得,我當時毫不猶豫就答應了!」她表示自己經常外出工作或旅行,經過的國內外機場不計其數,而香港機場無論飲食、購物體驗,還是工作人員的友善態度,都讓她有種被無微不至地照顧着的感覺。「機場如同香港的親善大使,遊客無論是來到還是離開,都能在這裏留下美好回憶,所以我一直都很想知道,為什麼香港機場可以做到這麼好?」

正是懷着這樣的興奮和期待,張艾嘉在機管局不同領域專業人士的引領下攜相機走遍機場各處,記錄機場的當代影像:她在停機坪體驗接機,再走進機場的中央控制中心;為一件行李裝上GoPro相機,探秘一件行李從下飛機到抵達旅客手中所經歷的旅程;換上運動鞋,加入客運大樓值班經理的巡邏團隊;帶着對香港經濟繁榮的期許,走進機場貨運的世界;與機管局可持續發展管理者和蠔礁項目負責人會面,深入了解機管局如何在運作中踐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邀約機管局署理行政總裁張李佳蕙對談,展望機場城市的未來藍圖……

「轉機」具有雙重含義

紀錄片以「轉機」為名,其實有着雙重含義。香港國際機場載客運輸數量位居全球機場前列,是來往歐洲、美洲、亞洲及大洋洲航班的轉機點,同時也是東亞及東南亞國際客運及貨運的航空樞紐。「對很多人來說,香港機場是一個很重要的去往另外一個目的地的中轉站,我對此也感到十分驕傲。」而另一方面,張艾嘉堅信,2025是萬物重生的一年,也是充滿轉機的一年。

從舊機場到主場館,啟德亦在今年迎來轉機。今年全面啟用的啟德體育園已然成為香港的體育新地標,並作為第十五屆全運會香港賽區的主會場,以全新身份吸引大眾目光。張艾嘉猶記得當年自己從台灣初來香港時,降落地正是舊啟德機場,隨後她又恰好住在九龍城附近,「那時飛機每天都從頭頂上飛過,很多人覺得吵,而等機場搬遷的時候,居民卻又覺得不捨。我還認識一些機師,他們曾對我說降落舊啟德機場是一項刺激的挑戰,因為真的是從城市屋頂滑翔而落。」她笑說,其實每次因應時代和環境的改變都是一種「轉機」,很多故事也從這裏開始。

張艾嘉與舊啟德機場的故事並沒有因搬遷而完結,拍攝電影《心動》時,她專程安排梁詠琪與金城武在舊機場取景拍攝,「那時只剩下一面牆和一個空間,我在那裏拍了一場戲,這也代表了我對舊機場的感情。」機場搬遷後土地被剷平,跑道周邊區域化身臨時高爾夫球場,熱衷於打高球的她常常去那裏練習,「從那時起,我便開始好奇啟德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終於塵埃落定變成如今的樣貌。」正如她所說,很多時候我們都要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等到一個轉機,從此煥發新生。

【特稿】向世界傳播香港的「Can Do」精神

《這就是轉機》紀實篇,以及由張藝上、秦奮主演的短劇篇皆已於1月15日起在內地視頻平台優酷「人文」頻道及YouTube「優酷紀實人文」頻道播出。早前機管局特別舉辦線下播映會,會後張艾嘉、張李佳蕙及有份出鏡的機場高級營運主任Phoenix以「香港Can Do——機場影像記憶」為題展開交流,探討如何用影像留存香港記憶,並向世界傳播香港的「Can Do」精神。

張艾嘉身兼演員、編劇、導演等多重身份,她憶述自己自50多年前從事創作工作至今,始終保持孩童般的好奇心,「當你喜歡一件事情時,你總會充滿好奇心和興奮感,很想知道它為什麼發生,又是怎麼發生的?這裏面都是故事。我很感恩這次有機會可以了解機場的運作方式和背後的故事,6集的內容其實遠遠不夠,希望有機會還可以拍Part 2。」她笑稱,與機場工作人員的對話是一個愉快的過程,令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拍完之後我又去過機場幾次,每次都想會不會再見到Phoenix或者其他人?機場現在給我的感覺是不太一樣的。」

張李佳蕙於1992年加盟香港機場管理局,至今已逾30年,她形容機場如同一座城市,她目睹這座「城市」從零開始發展至今,其間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拍這部紀錄片原本是想讓更多人了解機場幕後的工作,從成片來看,不僅展現了我們的工作,也體現了同事們的價值觀,也是『Can Do』精神。大家齊心協力使機場成為香港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世界了解香港的窗口。」機管局早前舉辦大型活動介紹機場城市發展藍圖的全新品牌「SKYTOPIA」,該項目將匯聚商業活動、流行文化、藝術交易及娛樂消閒於一身。張李佳蕙直言:「這個項目從基建工作、籌資到招商等工作都充滿挑戰,但沒有任何一個同事埋怨,大家都想盡辦法向前走,這正代表着香港人的特質。」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Phoenix視機場為自己的第二個家,她更在片中稱要在這裏「做到退休」,此中熱愛可見一斑。她表示,自己成年後第一份工作便是在機場,「我和同事們都在機場這個社區中共同成長,長期保持正能量,不怕面對任何困難,因為每一次的挑戰都是成長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