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銳軍在泉州崇武為作者的作品照像。 作者供圖

鄧達智

未至1997年,在2000年工作室設置在廣州之前,透過活動訪問安排,認識媒體人陳銳軍。之後漸漸熟稔,銳軍可說是我在廣州,工作性質以外的首個朋友。

2015年,大腸癌治療成功之後,一直對我滿懷期望的母親已離世。工作表現的壓力可以適當放鬆,餘生路程還有多遠未可估計,只想為自己留下多點時間及多點空間,2016年決定將廣州的工作室結業,返回香港開始半退休的生活。

頻密往返香港與廣州之間達16年,中間結識了數不盡的良師益友。自己時裝行業不在話下,其他範疇從書法家、美術家、攝影家、舞蹈家、導演到演員,更有不少茶館、菜館、酒家、旅館、酒店及農場的主人,他們豐富了我的學養。打開過去,我從學習及工作於北美洲、歐洲、遠東及香港熟習的空間以外的另一道門,門外有着許多一般港人不知道、不熟悉甚至看不起的珍貴文化思維、知識與經驗。

離開廣州之後,以為自己會經常回去參與活動及探訪朋友,誰知卻換來不斷出門到自己熟悉或者非常陌生的國度與景點深度旅遊,另加幾年疫情,沒想到廣州跟我越去越遠,除了少數幾位朋友保持緊密聯繫之外,就是經常聯繫,但見面的機會少之又少。銳軍最近來港公幹,難得抽出一個中午好好餐聚,聊個天南地北猶如那些年在廣州跟大幫好友們不時聊個通宵達旦。

想起1997年之前,香港貿易發展局在番禺市橋設立時裝貿易中心,有幸成為為數不多被邀請的設計師參與時裝發布會。會後大批媒體湧過來爭相訪問,銳軍是其中一位,就像當年一般內地媒體必問:閣下參加過什麼國際大賽?拿過什麼大獎?請提供資料……

恰巧在下是那種厭惡比賽,也不在乎獲過什麼大獎榮譽的類別,除了在倫敦上課期間,畢業前必須參與的比賽以外(事實,也曾獲過一些獎勵),離開校門,除了不斷為天南地北以百計的設計比賽擔任評委,再也沒參加過任何比賽。對銳軍要求提供的比賽獲獎資料不了了之,就此放下。

1998年,廣州時裝同業邀請在下前往當年內地最負時裝設計盛名的廣州美術學院(廣州美院),作為時裝潮流分享會的嘉賓,認識了當年中國南大門的設計行業頭頭,也再次見到銳軍,笑着問我:「曾經要求閣下往績資料,卻一直沒有回音,因此有關閣下的稿件,始終沒有完成……」對他的提問興趣不大,反而看到他穿着的T恤印上CCDC字眼,好奇問他:「你也認識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CCDC,香港曾經風風火火建團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非常成功的現代舞蹈團,在內地廣州、北京打造過中國現代舞往後發展的扎實基礎)?」

銳軍回答:「CCDC在廣州設立了分部——廣州實驗舞蹈團,在下義務作為他們的駐團攝影師!」

曾經是CCDC忠實擁躉,也曾為他們設計過演出服裝,因此打開了銳軍與我真正的交談,隨後認識了銳軍的妻子才女陳紅雲,我們之間的友誼在相互學習間舒暢地發展,打造了一段成熟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