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德體育園日前盛大開幕,掀起搶購門票熱潮。雖然警方已嚴厲打擊炒賣黃牛票,但香港文匯報記者發現,啟德體育園開幕當晚,有人以每位最少千元的報酬,帶購票向隅的人士「走後門」入場觀賞表演,無須檢票及接受安檢,甚至連違禁品亦能攜帶入場。「走後門」式另類黃牛黨行為,有牽涉貪污行賄的嫌疑,且可能是冰山一角,其性質和影響相當惡劣,非香港廉潔國際都市的法律制度和社會道德所容。啟德體育園的管理公司乃至特區政府須高度重視、徹查事件,嚴厲打擊「走後門」炒賣黃牛票的違法行為,全面引入電子票實名制等科技手段堵塞漏洞,鞏固香港廉潔之都美譽,全力辦好盛事經濟。
此次被揭發「走後門」炒賣黃牛票的亂象,較之普通炒賣黃牛票行為更惡劣,背後可能隱藏行賄受賄、假公濟私的利益鏈。
此次事件的黃牛黨在收取費用後,即使無票也可輕易帶記者入場,安檢、檢票全程沒有阻攔,負責安檢的保安員、檢票的檢票員都似「有默契」地放行;更離譜的是,連出於安全考量,主辦方規定的雨傘、相機等違禁品也「免檢」入場,令啟德體育園的安檢制度形同虛設。記者入場後,詢問該名黃牛黨會否因為未有持票被查出、趕走,黃牛黨回應稱與場內工作人員相識,「拍心口」指:「有我帶住,唔會出事。」
啟德體育園是本港新地標,相信管理縝密專業,但有黃牛黨收錢後,無票帶人入場,有輕車熟路、肆無忌憚的通天本事,令人合理懷疑,黃牛黨與安檢、檢票人員有利益關係,而且牽涉的可能不僅是個別人員。有業內人士相信,事件與公司內部管理有關。
該名黃牛黨更聲稱,經營「走後門」業務多年,以往多數在紅磡體育館及亞博館的演唱會內用此方式「搵食」。若情況屬實,更暴露出本港其他場館亦存在類似利益網,為黃牛黨「走後門」提供便利。這難免令人聯想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貪污橫行的香港。當年稍有權力之人,無不以權謀私、渾水摸魚,「走後門」成為積非成是的社會歪風。
值得欣慰的是,經過社會各界多年的堅持不懈及共同努力,尤其是在以廉政公署為代表的執法部門致力打擊、推動下,貪污難再猖獗,香港已被公認為全球最廉潔守法的國際城市之一,重視廉潔公平的價值觀深入人心,社會對「走後門」深惡痛絕。《防止賄賂條例》第九條規定,代理人(通常為僱員)在未得主事人(通常為僱主)的許可下,不得因辦理其主事人的事務或業務而索取或接受利益,提供利益者亦同樣有罪。觸犯法例者,最高刑罰是入獄七年及罰款五十萬。
啟德體育園將成為香港發展盛事經濟的「橋頭堡」,絕不能淪為黃牛黨「走後門」牟利的生財工具;廉潔公平的營商文化和環境,更是香港競爭優勢所在,不容損害。啟德體育園的管理公司、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甚或廉政公署,須責無旁貸需全面深入調查事件,剷除可能滋生行賄受賄助長黃牛黨的土壤,不能讓「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香港演唱會等大型場館仍靠實體門票識別身份,而且無法實名登記,令人有機可乘。不少建議指出,如今實名制電子票成熟高效,香港大型場館可效法高鐵車票的身份證購票制度,採用先進可靠的電子管理手段,加設人面識別設備,徹底杜絕「黃牛飛」、「走後門」等亂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