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中國資本市場建設蹄疾步穩。「1+N」政策體系不斷擴容、中國人民銀行推出支持資本市場創新工具、多部門力促中長期資金入市等形成合力,全面優化市場投資生態。在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看來,今年內地宏觀政策取向更加積極有為,逆周期調節力度加大,資本市場自身投資價值料進一步凸顯。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市場憧憬政策面繼續加力,提升股市「賺錢效應」,讓更多中小投資者得以共享資本市場繁榮碩果。有學者預計,圍繞推動註冊制走深走實、構建「長錢長投」生態、深化直接融資渠道、完善監管體系等方面,更多制度改革方向的細化政策值得期待,有望持續激發資本市場活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 章蘿蘭 上海報道
吳清今年2月在《求是》雜誌發表了《奮力開創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的署名文章。他表示,中國資本市場體系、結構和制度機制不斷完善,發展勢能不斷積聚,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條件不斷鞏固。2024年,國務院出台《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新「國九條」),中證監會同有關方面制定修訂若干配套文件和制度規則,形成「1+N」政策體系,系統性重塑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和監管底層邏輯。
註冊制優化料為重點方向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阮青松對香港文匯報表示,全國兩會將至,市場對中國資本市場制度建設向縱深推進的預期增強,憧憬出台更多有力細化舉措。其中,進一步優化註冊制料是重點方向。「儘管全面註冊制已經落地,但如何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增強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優化發行定價機制、強化投行及中介機構的責任,尤其要如何確保註冊制能夠真正遴選出優質企業,而不是滋生『講故事』公司,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同時,資本市場監管體系也有望進一步完善。阮青松說,在股市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一些不法行為如市場操縱、財務造假、內幕交易等依然存在,損害了市場的公正性和投資者利益,市場對「零容忍」監管有更高期待,比如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完善集體訴訟制度,以確保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護。他還預計,深化直接融資渠道或也是兩會重要議題,未來政策可能會進一步推動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發展,拓寬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利於創新型企業更便捷地獲得資金支持。
讓中心投資者分享市場碩果
2024年A股滬綜指累升12.67%,深成指年漲9.34%,創業板指年漲13.23%。但Wind數據顯示,當年共有2,222隻股票獲得正收益,佔比不足五成。事實上,「賺指數不賺錢」一直都是內地資本市場的痼疾。據上海財經大學社會經濟指數系列課題組的一項調查結果,即便在數度掀起大行情的第四季度,期內個人投資者信心指數已經大幅回升,但在回應「對自己最近3個月裏的投資收益感到如何」時,表示滿意的受訪者佔比也僅為14%(前值為5%),表示一般的受訪者佔比為47%(前值為29%),表示不滿意的受訪者佔比為40%(前值為66%)。
新「國九條」強調,必須始終踐行金融為民的理念,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財富管理需求。當前,廣大中小投資者迫切希望,能夠分享資本市場繁榮的碩果。對此,阮青松也直言,A股確實仍存在「賺指數不賺錢」的現象,部分個股去年表現低迷,不少中小投資者感受到市場結構分化帶來的壓力,故此各方普遍期待,需從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構建「長錢長投」制度環境、加大分紅力度、優化市場交易機制等多方面持續深化改革,夯實市場公平性和穩定性,帶動股市「賺錢效應」。他認為,兩會期間,政策面亦有望聚焦前述中小投資者關切,增強投資者獲得感。
盼完善投資者賠償救濟機制
去年,資本市場加速「換血」,全年A股退市企業數量達到52家。隨着史上最嚴退市新規於今年年初正式實施,將進一步強化優勝劣汰機制。此舉無疑有助於提升市場整體質量,不過一旦有公司退市,總有散戶遭受較大損失。在此背景下,盡快完善投資者賠償救濟機制,成為A股市場亟待解決的問題。阮青松建議,針對因財務造假、欺詐發行等原因退市的公司,或可建立強制性賠償基金,以更好地保障受損投資者權益。另外,完善市場化重組與併購機制也是降低退市損失的重要手段,對於符合條件的退市公司,可探索更加高效的市場化併購重組模式,使部分企業有機會重新進入資本市場,同時給予投資者更多的退出選擇。
2024年金融改革開放大事記(涉港部分)
1月 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出「三聯通、三便利」等六項金融舉措,深化內地和香港金融合作
2月 新修訂的《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實施細則》正式實施
3月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扎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行動方案》
4月 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新「國九條」)。中國證監會發布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商務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支持境外機構投資境內科技型企業的若干政策措施》
5月 人民銀行等優化「互換通」機制安排。國家外匯管理局修訂發布的《資本項目外匯業務指引(2024年版)》正式實施
6月 中國證監會對《香港互認基金管理暫行規定》進行修訂。32家公募獲批增加12.3億美元QDII投資額度
7月 人民銀行、金監總局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商務和金融協同 更大力度支持跨境貿易和投資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8月 人民銀行、國家外匯局聯合修訂《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規定》
11月 國家商務部等六部門修訂發布《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
資料來源:據安永《中國金融改革開放2024年度報告》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章蘿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