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港企鴻利達中山自動 化工廠,其馬來西亞工廠也將大力提升自動化降低運營成本。
●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宣布本周二(3月4日)起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徵10%關稅。內地不少企業已為此早做準備。圖為內地集裝箱碼頭準備運送進出口貨品。資料圖片
●梁秉然表示,為了應對美國加徵關稅,公司擬將擴大馬來西亞工廠規模四成,並將大力招聘當地員工。
●港企鴻利達集團在深圳和中山兩地均設有工廠。美國對華加徵關稅對其存一定影響。
●黃曄表示,受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的影響,公司於去年初在馬來西亞檳城購買二手廠房。資料圖片

美國總統特朗普以所謂的芬太尼等問題為由,宣布本周二(3月4日)起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徵10%關稅,加上2018年對華商品加徵的關稅,中國輸美產品的關稅將接近30%,無疑大幅降低中國出口商品競爭力和提高出口成本,不少美國客戶已要求中國廠商海外增設工廠以降低成本。為應對美國加徵關稅和客戶的需求,大灣區不少港企正謀劃將內地加工半成品在「一帶一路」的東南亞國家生產後再出口美國,有港企擬擴大馬來西亞工廠規模四成,提升當地設備自動化生產水平。●圖/文:香港文匯報記者李昌鴻 深圳報道

特朗普2月1日簽署行政令,對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徵10%的關稅,並取消了美國對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小額貨物的「最低限度」關稅豁免。不過,美國白宮後來又表示對於後者暫緩徵稅,中國小額包裹仍可以享受免稅待遇。對於美國再度對華出口商品加徵關稅,在大灣區的港商一直密切關注和積極應對。

預早布局 增國外廠房投資

在深圳和中山兩地均設有工廠的港企鴻利達集團CEO特別助理梁秉然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早前舉行了開年新春會議,深圳、中山和馬來西亞工廠的高管通過現場或視頻參加,重點討論了如何應對美國加徵10%關稅帶來的衝擊。他稱,公司作為零部件廠商,主要是服務新能源汽車、健康用品、醫療器械等企業,而北美市場佔公司海外業務比例近40%,因此美國市場對於公司業務來說很重要。此次美國加徵關稅,加上2018年加徵的關稅,累計關稅將達到30%,大幅抬高了中國企業出口成本。

「許多高管認為,我們先是觀察,第一波衝擊是與我們合作的成品出口商,看其反應如何和有何要求,不過,我們也會積極布局應對,計劃今年將馬來西亞工廠規模進一步擴大,從以前的7,000平米擴大到10,000平米,增長40%,並且相應增聘四成人手。」梁秉然表示,目前馬來西亞工廠員工有近170人,大部分是外勞,今年2月當地將最低工資調高到1,700馬幣,折合2,700多元人民幣,高過深圳2,360元人民幣的最低工資,加上他們工作效率低於中國內地,因此勞工成本不低。為此,中山工廠將於產品開發完後轉到馬來西亞工廠製造,公司擬加強設備自動化,通過機器代替人力,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購買二手廠房建生產線

與鴻利達類似,其他大灣區港商也紛紛將產能轉向海外工廠。在惠州從事精密製造的宏豐金屬製品財務總監黃曄對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受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的影響,公司於2024年初在馬來西亞檳城,投資2,000萬馬幣(當時折合約3,000萬元人民幣)購買了5,500平米二手廠房,然後進行改造。「如果要買地建廠房,時間比較久,至少要兩到三年。那邊很多工廠做的不太好,所以收購是一個比較好的機會。」

黃曄告訴記者,目前公司準備搬運機器去檳城工廠,主要搞自動化生產線,當地擬招聘不會超過50人,「因為在馬來西亞人力資源不算很充足,只適合搞自動化生產。如果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就不會去那裏,還是選擇去越南和柬埔寨。」

拓新市場 進軍亞歐拉非

從事海運出口物流服務的深圳市中進國貨代負責人唐毅表示,如今美國過高的關稅令中國出口企業受到衝擊,中國企業只能培育新的市場,如「一帶一路」的東南亞、非洲、歐洲和拉美等,「中國商品還是很受歡迎的,而且歐洲不會像美國一樣對中國商品肆意加稅。不過,亞非拉受限於當地的購買力、政治穩定和經濟基礎,所以需要長期的開拓方能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