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高窟絢麗多姿的藝術世界中,九色鹿的形象宛如一顆獨特的明星。 作者供圖

周兵 紀錄片導演、歷史學博士

在敦煌莫高窟那絢麗多姿、讓人目不暇接的藝術世界中,九色鹿的形象宛如一顆獨特的明星,姿態優美,宛若天使,令人難忘。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九色鹿的傳奇經歷,解碼牠背後那些動人心弦的故事。

這個故事源於佛經經典中的《鹿王本生》,牠被生動地繪製在敦煌257號洞窟的壁畫《九色鹿經圖》上。這幅畫寬390厘米,高58厘米,講述了一個在承諾與背叛之間徘徊、在勇敢與善良中抉擇的動人故事。無論從題材還是畫法上,這個故事都堪稱敦煌藝術的經典,創作時間定格在中國南北朝時期。

這幅壁畫的構圖,那可真是「別有用心」。畫師沒有按部就班地使用傳統的線性故事邏輯,而是採用了別開生面的跳躍式敘事布局。畫面中心,是故事的高潮——九色鹿對國王的控訴,猶如舞台聚光燈下的高光時刻。而故事的開端和發展則巧妙地分布在左右兩側:九色鹿的故事線從左到右徐徐展開,而國王的行動則從右向左推進。這兩條故事線在背叛者的身上交匯在壁畫的中部,使得最核心的衝突故事,凸顯出戲劇張力。

這種「多線敘事」的手法,即使在今天的電影和文學作品中也十分獨特,更別提它是在一千多年前的藝術創作中實現的,可見其超前性與藝術魅力。

這幅壁畫不僅構圖頗具匠心,色彩的運用更是讓人印象深刻。畫師以純淨的白色作為九色鹿的主色,再用石綠、赭石點綴,使鹿身色彩斑斕。周圍點綴花朵,還有摩尼寶珠與鹿身的色調互相輝映,周邊的山石色彩則故意偏向暗色沉重,通過傾斜的線條製造出一種不穩定的危險感,讓觀者彷彿親臨這扣人心弦的場景。

更妙的是,這幅畫的山水元素與佛教故事創意融合,不僅展示了藝術家的巧思,還將深刻的佛教哲理娓娓道來:人性的掙扎、善惡的較量、慾望的因果代價、輪迴的隱秘連接,一切盡在一幅畫中。讓我們再次解讀一下這個傳播千年的故事。

九色鹿,是這片森林中神聖而美麗的存在。牠與烏鴉是好友,烏鴉時常提醒牠,人的內心叵測,行善幫助他們需謹慎。但九色鹿天性純善,某一次偶遇一位溺水的捕蛇人,牠不忍袖手旁觀,將其救起。為防止有其他人知其蹤跡,牠讓捕蛇人發誓絕不洩露自己所在位置。捕蛇人爽快答應,還發下了毒誓。

然而,人性在利益誘惑面前往往不堪一擊。一日,王后夢見九色鹿的絕美身影,懇求國王捕獲牠製成華衣。國王於是許諾重金懸賞,捕蛇人見財起意,背棄誓言,將九色鹿的藏身之地供了出來,帶領國王的軍隊去捕獲九色鹿。當九色鹿出現在眾人面前,武士們的箭卻無法傷牠分毫。九色鹿怒而向國王控訴捕蛇人的背叛,國王大受感動,命人放棄捕獵,並懲罰捕蛇人,而捕蛇人最終因果報應,全身生毒瘡,痛苦而亡。

九色鹿的故事看似簡單,卻蘊含佛教「因果輪迴」的思想,貫穿其中的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也映照出人性的善惡,人在道義背叛中的掙扎選擇。

在欣賞這幅敦煌壁畫的同時,我們也彷彿穿越了千年,與那個時代的藝術家、故事講述者產生了心靈的共鳴。這不僅是一次視覺的藝術體驗,更是一場精神的啟示,讓人默然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