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香港、深圳及廣州的創新及科技業組成的廣深港科技集群位列全球最佳科技集群之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昨日介紹其多項兩會提案,重點關注兩地創科政策,共建大灣區科創生態圈,以及建議成立香港科技創新產業跨境投資聯合基金等。
黃錦輝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過去幾年他在創科落地前線調研,發現兩地在科創領域深度融合時有卡點,故提出共建大灣區科創生態圈。
盼放寬內地官員赴港限制
他對此提出三點建議:一是放寬內地官員赴港限制,簡化大灣區科創合作官員的審批流程,開設「綠色通道」,發放專項通行證,方便合作官員自由往返;二是推動內地投資基金「過河」,鼓勵在香港設立分支機構或平台,組建本地化團隊,借助香港平台助力內地科技成果轉化和企業出海;三是由中央牽頭,聯合內地與香港金融機構設立大灣區科創合作基金,支持兩地合作專案及國際拓展。
同時,香港本地的創新產業引導基金雖受內地科技創投界關注,但實操配對機制難度較大。因此,他建議由國家相關部門牽頭,聯合各國家級基金並吸納內地民營科創基金,共同設立跨境投資聯合基金。依照特區政府創新產業引導基金出資比例,在香港設立專項子基金。子基金的內地資金以「聯合基金」名義申請跨境許可並爭取快速審批通道。同時子基金採用聯席普通合夥人治理架構,確保接受全程合規監管。
黃錦輝還關注到大灣區低空經濟融合發展,表示內地與香港在低空領域存在法規差異,故建議大灣區城市應共同制定通用空域規劃和管制標準。且針對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低空運輸通關耗時問題,他建議借鑒跨關境安檢前置模式,共建低空送運網絡,明確航道並培養維修人員。
此外,「9+2」大灣區城市也應成立跨境低空經濟合作小組,提升科技和安全水平。
籲建「中醫主體性」評價與監管體系
他又希望建立中醫藥專業自主管理體系,他坦言,中醫藥因體制局限面臨「以西管中」與「西化求存」困境,故建議提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至正部級直屬國務院,建立「中醫主體性」評價與監管體系,成立國家級專家顧問委員會審定標準規範;推行「經典回歸」教育與臨床改革,規定中醫院校經典課程佔比,建立雙軌考核制度;三甲中醫院試點「純中醫病房」,限制西醫隨意介入,探索以症狀緩解率為核心的療效評估模型。
黃錦輝表示,今年的提案旨在通過機構改革、政策協同與技術應用三維聯動,進一步深化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粵港澳大灣區科創生態共建、智能治理體系升級等關鍵領域改革。構建以「中央統籌—地方協同—國際對接」的多層次發展框架,全面提升治理效能與國際競爭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 康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