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瑩茵)近日,河北石家莊市裕華區一處水泥牆前人頭攢動,一幅以熱映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為主題的牆繪成為焦點。紅色哪吒與藍色敖丙合體躍然牆上,神采奕奕,遊客與市民舉着手機爭相打卡拍照。牆繪創作者素素坦言:「《哪吒2》看完後勁很大,常常為國漫的崛起激動到哆嗦。」她表示,作為一名畫師,希望能以牆繪的方式為國漫的崛起盡一點綿薄之力。《哪吒2》從熒幕到街頭,呼朋引伴的喧鬧聲讓這一網紅打卡點成為了中國動畫熱潮與城市文化碰撞的縮影,擦亮了城市文化的新名片。

牆繪的創作者是石家莊「80後」壁畫師素素(網名)。哪吒打卡點的火熱讓素素很開心,素素在回憶創作時的不易時表示,「天氣很冷,顏料很容易凍住。」但寒冷的天氣敵不過熱愛的心,牆繪耗時兩天,她往返四五次,儘管有時因顏料凍結無功而返,但最終堅持在2月11日深夜完成。素素坦言,儘管自己有本職工作,常常沒時間休息,但看到大家的喜愛與支持,一切都值得。她表示,「希望能為石家莊創作更多年輕化的牆繪。」
這不是她首次嘗試。自2024年9月起,素素利用工作的空閑之餘,在石家莊街頭公益畫牆繪,目前已創作了多幅國漫主題牆繪,包括《畫江湖之不良人》《異人之下》《刺客伍六七》等國產熱門遊戲和動漫形象。「中國的漫畫、動漫中有很多優秀的作品,我就想盡自己一點力量,宣傳一下國漫。」素素說。
這種因熱愛而產生的自發創作與電影《哪吒2》的票房奇跡形成呼應——《哪吒2》上映短短9天登頂中國電影票房榜,16天總票房突破100億元,成為中國首部票房破百億並進入全球票房榜前20的亞洲電影。

從銀幕到街頭 國漫逐漸「滲入」城市肌理
市民張先生帶着兒子來到牆繪前打卡,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牆繪讓石家莊這座「火車拉來的城市」煥發年輕氣息,「因為有了這些年輕人喜歡的牆繪在,石家莊更年輕、更具活力了。」市民王小姐抱着敖丙和哪吒形象的棉花娃娃在牆繪前拍照,她跟記者表示,自己已經三刷《哪吒2》了,「希望《哪吒2》能早日突破百億票房,走出國門,讓更多人知道我們國漫有多棒!」
這種文化滲透的背後,是中國動畫產業的爆發式增長。《哪吒之魔童鬧海》製片團隊耗時5年打磨技術,將傳統神話重構為神界群像史詩;追光動畫的《長安三萬里》則以唐詩為脈絡,用3D場景重現大唐氣象。而素素的牆繪,則將這些宏大敘事「翻譯」成城市毛細血管中的藝術符號,逐漸「滲入」城市肌理。
在柏林電影節憑藉獨具中國風韻的「粒子水墨」技術驚艷西方的《深海》,在法國累計觀影人次已達到15萬人,讓中國動畫在「出海」過程中逐漸打造出一張「中國文化傳播」的名片。素素的實踐展現了另一種可能——當國漫形象走出影院,成為街頭日常,它們便成為無需翻譯的文化媒介。日前,《哪吒2》在海外市場上映,通過「文化遠征」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而素素的牆繪雖未跨出國門,卻以最原始的繪畫語言,擦亮了中國城市文化的新名片,向世界傳遞着中國城市的文化溫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