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溟 全球化智庫特邀研究員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的資料,截至2024年12月27日,入境處在兩年間共接獲超過11.5萬宗「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申請,其中逾9.1萬宗已獲批。可以說,這一旨在吸納高收入、高學歷、富有工作經驗的優質人才來港發展的計劃,獲得了廣泛的認同和階段性的成功。

「高才通」計劃獲廣泛認同

目前首批獲准來港人才的2年逗留期限已陸續屆滿。在不少人才開始向入境處提交續簽申請之際,筆者認為,認真回顧和仔細分析過去兩年間「高才通」的收穫,總結、推廣和優化當中積累的經驗,正當其時。

首先,應加強調查研究和數據庫建設,來為相關政策分析提供證據與基礎。在筆者看來,應當定期對「高才通」群體進行跟進調查,以形成足夠的時間序列和面板數據,並大力建設人才數據庫,供政策研究和政務分析所用。

建設人才數據庫利政策分析研究

其次,應針對首批「高才通」人士在續簽過程中發現的若干細節問題,增加配套措施予以解決。「高才通」的續簽條件主要分為在港已獲聘用、以非僱傭合約形式工作、受聘於非本港企業而有高收入以及在港開辦或參與業務四類。

入境處指出,目前暫時未收到虛假文書個案。但由常理不難推斷,對在港已獲得聘用的人士的薪酬福利條件、工作的經濟效益、留港時間,以及在港開辦或參與業務的申請人的業務營運、發展情況、業務帶來的經濟效益以及留港時間,均應成為審查重點。

宜「寬進嚴續」穩市場薪資留人才

筆者認為,應當抱持「寬進嚴續」政策,在加快對符合條件的續簽人才審批的速度之餘,對虛假文書等罪行應予嚴懲,同時處理好保持市場薪資水平穩定和吸引留存人才之間的關係。

再次,應當對現有各類引進人才政策和人才入境計劃進一步加強差異化設計和透明化解讀。現時,除了「高才通」之外,入境處還負責包括「輸入內地人才計劃」(ASMTP)、「科技人才入境計劃」 (TechTAS)、「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IANG)、優秀人才入境計劃(QMAS)等多種計劃,在做好不同政策和計劃的差異化、分層化工作的基礎上,也要注意加強更為透明化、公開化的宣傳和解讀,既為有意申請者提供便利,也能充分發揮政策的預期引導和結構性調整功能。

最後,對「高才通」為香港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帶來的積極作用應加強宣導。2024年初,行政長官李家超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先後表示,預計「高才通」計劃為香港帶來的直接經濟貢獻每年約340億元,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約1.2%。來港人才在對本地經濟有實質貢獻之餘,也促進香港人才庫更深、更廣以及更多樣化。

在特區政府不斷優化和放寬目前看來相對最為成功的「高才通」計劃之際,在回答這一連串問題之時,大家不妨以「高才通」為範例,做到集思廣益、全面謀劃、科學決策、注重實效、保障善治,不斷完善對人才的引進、融合、培養、使用、服務、支持以及激勵等政策措施,以強化香港作為國際人才樞紐及國家人才門戶的雙重角色,推動香港更好地建設「八大中心」和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