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署昨日宣布,2月25日起開始接受持牌桌球館申請放寬青少年入場限制,包括將最低年齡限制降至8歲,允許穿着校服進入。新安排為推動本地桌球運動發展邁出重要一步,有助增加青少年學習桌球的機會,政府要做好審批、監管工作,確保獲批桌球館維持適合青少年的理想環境。對於部分受歡迎、有發展前景的體育運動,政府應給予必要的支持,吸引及鼓勵民間參與,推動體育產業化,提升可持續發展。
此次康文署放寬青少年進入符合要求桌球館的限制,旨在推動更多青少年接觸桌球運動及本地桌球運動發展。不少學界、體育界人士均表示歡迎,認為傳遞桌球運動老少咸宜的正面信息,家長可將桌球作為親子活動。不過,亦有人關注桌球館消費不低、管理參差,放寬限制恐不利青少年健康成長。本港保齡球場、公眾溜冰場等並無針對青少年的有關限制,為消除社會的疑慮,康文署日後在審批桌球館申請時須嚴格把關,審批後要加強場館巡查,促使合資格桌球館合法合規經營,為青少年參與桌球運動提供良好場所。
近年本港桌球運動員接連在世界比賽獲得佳績,培養出傅家俊、吳安儀、溫家琪等蜚聲國際的優秀運動員。去年底,兩大桌球巨星卓林普及奧蘇利雲透過「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入籍香港,兩人更有意在港設立桌球會。不過,本港桌球運動發展存在隱憂:按「精英體育資助制度」,桌球屬體院20項「A級」精英運動項目之一,根據「精英資助評核計劃」評審機制,A級體育項目須於過往4屆及未來2屆賽事中,最少3次成為奧運或亞運競賽項目。桌球一直不是奧運項目,自2010年起桌球亦不屬於亞運項目,換言之,由今年4月起,原屬「A級」精英運動項目的桌球將降為「B級」,屆時資助金額將大減80%。
政府資助減少,業界憂慮運動員將難找資源租場地及聘教練,更難經常出外參賽,恐對香港桌球運動長遠發展有不利影響。立法會議員霍啟剛建議,雖然參加奧運及亞運是衡量體育項目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但其他單項桌球世界錦標賽的國際賽成績同樣極具參考價值。他期望政府能夠重新檢視對桌球項目的評核標準,並繼續給予資助。有學者指出,現行評審機制已沿用多年,且各項精英運動各有特點,不宜以劃一準則評審,認為現行評審機制有修訂空間。他又舉例,過去當局亦曾為足球這項不屬精英運動的項目,為足球總會提供撥款,以資助發展,反映當局對體育總會的資助並非一成不變,建議酌情處理。有關建言值得政府認真考慮。
體育運動產業化,能夠產生經濟效益,創造就業崗位,促進專業培訓市場蓬勃發展。政府應加強與業界專業人士、從業人員溝通,聽取意見,以桌球運動為突破口,探索推動體育產業繁榮發展的可取途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