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承忠 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客席講師
大灣區航空突然宣布取消128班2至3月份航班,影響約5,000多名乘客,這不僅暴露了這家新興航空公司在營運管理上的嚴重缺失,更影響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聲譽。這次事件的表面原因是波音新機交付延誤及現有機隊需進行定期檢查,但實質反映了航空公司在擴張策略、風險評估及危機處理上的重大失誤。
事件對香港航空業的衝擊不容忽視。香港一直是內地旅客出國轉機的重要樞紐,每年有數以百萬計的內地旅客經香港轉機前往世界各地。大灣區航空這次大規模取消航班,不僅影響直接乘客,更可能導致內地旅客對經香港轉機失去信心。在廣州、深圳等城市機場快速發展和競爭的背景下,這次事件無疑會促使更多內地旅客轉向選擇其他城市作為轉機點,削弱經香港轉機的信心。
應制定更全面的賠償準則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事件暴露了現行航空監管機制的嚴重不足。雖然運輸及物流局已要求大灣區航空一周內提交詳細報告,但這種被動的事後監管方式顯然無法預防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建議政府效法其他國際航空樞紐,建立更嚴格的預警機制,包括:要求航空公司定期提交營運能力評估報告;設立航班準點率及服務質素的最低標準;對違規航空公司實施懲罰性措施,如罰款、減少航線配額等。同時,應考慮建立「航空公司表現評級制度」,讓公眾可以掌握各航空公司的營運表現。
在賠償機制方面,香港現行制度明顯落後於國際標準。相比之下,中國民航局或歐盟的規定更嚴格,除了基本保障外,還要求航空公司按照航程距離提供固定金額的額外賠償,而非只賠償票價。香港應借鑒這些做法,制定更全面的賠償準則,並考慮設立航空乘客權益保障基金。
針對此次事件,建議政府採取以下措施:首先,對大灣區航空處以罰款,並要求其提供具體改善計劃;其次,設立航空公司營運監察機制,定期評估各公司的營運能力和服務質素;第三,修訂相關法規,提高對航空公司違規行為的懲罰力度;最後,加強與大灣區其他機場的協調合作,建立區域航空應急機制。
審批新航線應評估營運能力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航空公司的風險管理能力。大灣區航空以僅8架飛機營運12個航點的做法,本身就存在極大風險。建議政府在審批新航線時,應更嚴格評估航空公司的營運能力,包括機隊規模、人員配置、維修能力等,確保其具備足夠的應變能力。特區政府在有必要時更應主動協助航空公司安排短期租賃飛機,以減少對旅客的影響。
展望未來,香港要鞏固國際航空樞紐地位,除了完善硬件設施外,更需要建立健全的監管體系和高效的危機處理機制。在大灣區發展規劃的框架下,香港應充分發揮其獨特優勢,通過提供優質、可靠的航空服務,鞏固其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同時,政府也應加強與業界的溝通,協助航空公司提升營運效率和服務質素,共同維護香港航空業的聲譽。
此次事件是香港航空業發展的重要警示,也是改革現行監管制度的契機。期望政府能從中汲取教訓,採取更積極的措施,確保香港航空業的長遠健康發展。只有建立更完善的監管機制,才能真正保障旅客權益,維護香港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