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漢源表示,香港企業須做好「超級聯繫人」角色,支援內地企業出海。 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港企結合藝術科技與市場營銷轉型求變 成功對接內地市場

香港積極建設成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但對比起高水平基礎研發,科技產業層面卻相對滯後。同一時間內地於創科產業取得眾多矚目成就,各項科技產品與服務均值得借鏡採用,在此過程中除有利本港世界級的智慧城市發展,更能充分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助力內地科技出海,走向世界。有香港科技企業近年積極緊貼國家及特區政府盛事經濟、低空經濟、國際醫療創新樞紐、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等多項政策方向,將互聯網技術和藝術科技結合市場營銷不斷轉型求變,於香港創科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過程中,不但成功對接內地龐大市場,更走出其跨行業發展的道路,將科技應用落地成為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 姬文風

港企X Social Group行政總裁林漢源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介紹,其公司是總部位於香港的藝術科技及市場營銷公司,有超過12年在品牌行銷、互聯網3.0技術、醫療科技、藝術科技、無人機匯演和維港帆船燈光表演等領域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他們在2023年起進駐香港數碼港,同年國慶及中秋期間舉辦疫後香港首場維港無人機表演,配合灣仔海濱夜繽紛活動,吸引超過25萬人流。

低空經濟經驗獲內企垂青

憑着在港進行低空經濟活動的經驗,包括應急消防無人機、無人機監察等多個內地低空經濟企業相繼向他們提出合作,希望通過香港平台出海。另一方面,公司旗下的銀葉健康互聯網醫院在內地推出視像應診服務,平台現時用戶量超過1.58億,目前已計劃推出香港和海外版本,支援內地市民通過視像與西方醫生對接,以粵港澳大灣區為基地推進跨行業業務發展。

「以往我們可能只需要集中做好自己產品,閉門造車就可,但現在除了做好產品之外,亦必須積極配合國家及香港相關政策,創造更豐富資源和空間。」林漢源舉例,國家讓香港定位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公司力推的無人機匯演正是科技、藝術和商業的結合,以「空中畫布」形式,先後將《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京劇臉譜等中西文化帶到維港天空。而因應香港積極發展低空經濟,他們亦申請了特區政府的「監管沙盒」,目標推出長期無人機表演及無人機消防安全方案。

談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必要性,他以無人機項目為例指出,內地工廠具備成熟製作生產能力,香港更多是擔任附加價值(value added)及提供應用場景的角色。「有別於內地,香港的無人機起飛點並不多,空間亦較狹窄,因此我們會夥拍內地工廠,向他們提出香港的需求,提供解決方案。」因此,無人機「智能收納箱」技術便應運而生,大大減少對場地面積的要求,有利於更小空間進行大型無人機表演。

需與內地合作 推無人機應急項目

至於無人機應急項目,就更需要與內地緊密合作。他分享,有內地合作夥伴專研無人機消防,「無人機可以24小時到不同場景巡邏,一旦發現火苗,人工智能鏡頭可判斷火場是否存在危險品質,再採用投射乾彈、射水等不同的滅火策略。」此外,因應本港大廈林立,部分火場未能依靠雲梯到達,無人機不但能夠偵察,更可運輸應急品,有助救急扶危。

他特別提到,部分內地醫院已使用無人機服務運送血包、器官或檢測樣本,各種技術和案例均有助本港更好地發展低空經濟。而內地很多低空經濟企業都希望通過香港平台出海,「以無人機匯演為例,只要相關技術能夠順利應用到人煙稠密、大廈林立的香港,日後亦可通用到全世界的大城市。」

他認為,香港定位是中西交匯的國際樞紐,在法治政策,文化及語言都存在非常優越的條件,有利吸引內地及海外企業進駐,香港企業必須把握好「超級聯繫人」的角色,支援內地企業出海,同時支援海外企業以香港作平台,更有效打通內地潛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