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恬恬)臘八節後第二天,香港九龍觀塘區興田關愛隊舉辦的「『剪』望明天」計劃培訓的義工為附近街坊提供了第二次義剪服務。該計劃已舉辦兩期,已為20位市民提供剪髮培訓,受訓學員出師後全部被吸納為興田關愛隊的義工,在有需要時為街坊提供義剪服務,至今已服務街坊過百人。興田關愛隊隊長李承哲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這項計劃探索創新服務方式,通過技能培訓招募義工,不僅壯大了社區服務力量,亦讓受訓者獲得一技之長,為社會釋放更多勞動力,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
當天上午10時許,已登記剪髮的街坊就聚集在活動室外排隊。活動室開門後,家住附近的梁伯就迫不及待地衝進坐下,一邊指着雙鬢的頭髮,一邊說:「我等咗好耐啦!兩邊頭髮生到好長!」梁伯表示,已不是第一次享受關愛隊義工『飛髮』服務,兩三個月前的首次活動就已來參加,對義工們的手藝很滿意,這次提前兩三個禮拜就登記參加。」剪髮後他笑着稱讚:「我非常滿意!」
累計受訓10堂逾20小時
參加是次義剪的簡小姐表示,自己參加了兩期「『剪』望明天」計劃培訓班,累計受訓10堂課超過20個小時。她說自己有兩個小朋友,出師後就已在家為丈夫和孩子剪過髮,對自己的手藝很有信心。簡小姐說,自己要照顧兩個小朋友,也有做一些兼職,學會這門手藝將來能有更多兼職機會,也方便照顧服務家人。
另一名退休人士王女士則表示,自己參加培訓更多的是基於興趣。她表示,自己是次為4位街坊「飛髮」,「最緊要係實用、幫到人,能有助於社區,好幸福!」她表示,關愛隊舉辦的很多活動,包括沙畫班、國畫班等,對自己都很有益處。她願意繼續成為義工,與關愛隊一起回饋社區,服務市民。

義工開心 街坊滿足
當日中午12時許,為已登記的40名街坊服務完畢後,義工們開始為直接來到現場、無提前登記的街坊提供服務。簡小姐說:「快過年了,許多街坊都想剪個靚頭,不想掃他們的興,盡量都能夠幫到他們。」
李承哲表示,要提升好地區服務,僅靠每隊8名至12名關愛隊隊員的服務力量遠遠不夠,最重要的是擴大地區義工力量。「招募和培訓住戶成為義工並為其他人士服務,也是關愛隊的目標之一,通過技能培訓來招募和吸納義工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關愛隊隊長盼擴技能培訓領域
通過對社區需求的深入觀察,李承哲發現剪髮是許多市民感興趣並實用的技能,於是與地區其他團體一起舉辦這項計劃,「反饋很好,居民受訓成為義工很有滿足感,受惠剪髮的街坊也非常開心。」
李承哲表示,未來計劃將這個項目擴展到其他領域,例如提供清潔等其他類型的技能培訓和服務,讓更多人受益。「希望通過這項計劃,為地區服務吸納更多義工力量,為建設一個更加和諧、溫暖的社區而努力。」
【特稿】臨危安撫停電戶 支援搬送呼吸機
去年10月25日,葵青區麗瑤邨富瑤樓發生一起事故。當天早上6時許,樓內的鹹水管突然爆裂,導致十多層的住戶遭遇停電,約400戶居民的生活受到影響。對於一般人來說,停電或許只是生活上的不便,但對於長期需要使用儀器輔助呼吸的長者梁伯來說,這卻是一次生死攸關的挑戰。

梁太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憶述當時的情景仍心有餘悸。「我先生24小時都需要依靠氧氣機維持呼吸,家中只有一個後備的氧氣瓶,也只能維持兩小時,停電後我立刻打電話給房署查詢情況,當時我非常焦急,房署很快安排了兩位職員上來幫忙,幫手搬運呼吸機,一起協助我們下去有電提供的屋邨辦事處休息。」
華麗小區關愛隊隊長黃耀聰表示,事故發生後,關愛隊通過地區網絡,第一時間向受影響的居民發放了事件資訊,並與各部門協調,確保能提供及時的支援。「我們特別關注到梁伯的情況,故安排隊員定時去看望他是否有其他需要,為其提供食物,並提供即時資訊,告知事情進展,也盡力提供情緒支援,讓梁伯和梁太在這樣的突發情況下能夠保持冷靜。」
在關愛隊的協助下,梁伯最終安全地送往醫院。梁太憶述:「當時我們等到晚上9點鐘,供電還沒恢復,關愛隊的隊員們幫助我們安排入院,並協助搬送呼吸儀器,這讓我們感到很安心。」

爬樓37層親送午飯
同樣的突發事件也發生在黃大仙區。去年6月1日,啟鑽苑啟湖閣由於低層垃圾起火引發火警,電梯停運。龍星關愛隊隊員莫嘉傑憶述,當時有一對住在37樓的長者,老伯下樓買午餐回來恰遇電梯停運。老伯擔心太太獨自在家,擔憂她無飯吃而引發低血糖等身體狀況,兩位龍星關愛隊的義工了解到情況後,義無反顧爬樓37層將午飯送到老伯的太太手中,之後又繼續投入下一項服務。
「有一對住在3樓的長者,住在起火點附近,因擔心家中情況,執意要回家查看情況,關愛隊的義工們又陪同這對長者返回家中,檢視其需要。」在事故中,新蒲崗關愛隊隊員雷啟蓮也前來支援,她亦爬樓30層前往一個長者家提供支援。雷啟蓮說:「在這樣的事故中,大家都是不分你我,也沒時間考慮辛苦,只一心擔心受影響市民,想盡快為他們解決困難。」
主動關顧長者 裝扶手助起居
在觀塘區藍田康華苑,一對雙居長者榮叔和榮嫂近日在關愛隊幫助下,家居安全得到顯著改善。年過八旬的榮叔腿腳不便,近來因健康轉差,愈發需要依靠輪椅出行,興田關愛隊隊員在長期接觸和探訪中,了解到榮叔的需要,先後兩次為其家中加裝適老扶手,極大便利了榮叔的生活起居。

去年年初,興田關愛隊隊員就主動了解到榮叔的需要,安排關愛隊的義工上門為其家中的廁所和浴室安裝了兩條扶手。榮嫂表示,這些扶手對他們的生活幫助極大,但隨着榮叔健康轉差,行動更加不便,在家中其他地方加裝扶手成為了他們新的需要。
有地方借力 行動更方便
榮嫂憶及,「有一次我外出,榮叔一個人在家,在廚房不小心摔倒,坐在地上沒辦法起身。他只能靠自己一點點挪到客廳,借力沙發才勉強站起來。」為了讓榮叔在家的生活起居更加安全,關愛隊和義工日前再次出動,為他們在客廳和睡房又加裝了3條扶手,使得從臥室到客廳,再到洗手間的活動範圍都變得更加安全。榮嫂感激地說:「現在有地方可以借力了,尤其是從客廳到廚房和廁所,榮叔行動起來方便多了。」

對於未來的需要,榮嫂在關愛隊探訪時提到,自己現時陪同榮叔覆診並不太方便,希望關愛隊未來能夠在這方面提供支援。「如果能有專業人員陪同,我會放心很多,包括來回出行,希望能夠更加便捷。」
興田關愛隊隊員、觀塘區議員余邵倫表示,未來關愛隊增撥資源後,會考慮提供陪診服務,但陪診服務的專業性很強,亦面臨很多現實因素,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和地區各力量之間的支持與配合。
【記者手記】持續關懷送暖 真誠服務社區
(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恬恬)香港文匯報記者近日全程直擊關愛隊的工作,無論是義剪活動還是上門探訪,感受到的都是社區的融洽和溫馨。在義剪活動現場,每位關愛隊的義工都十分開心,他們的耐心和笑臉,讓人體會到他們想為社區服務的真心。在前往長者榮叔家探訪的路上,不時有街坊與關愛隊隊員打招呼,這種融洽的氛圍亦讓人感受到社區的溫暖和凝聚力。
在探訪過程中,關愛隊隊員就地區工作的一些想法與街坊分享,向他們推介近期的活動,並為他們派送利是封、揮春、大米等禮包。從他們的談話中,記者感受到關愛隊和區議員對街坊的關愛之情是長期和持續的,即時了解街坊的需求並提供適切支援。關愛隊的工作也不僅是提供物質上的幫助,更是通過細心的關懷和持續的支援,主動發現和回應市民所需,為社區增添溫暖與安心。

評論